近期
我市划定了部分封控区和管控区
什么是封控区和管控区?
两者有什么区别?
管控措施有哪些?
什么时候可以解除?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
封控区
定义: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为封控区。
管控措施:
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居住人员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通过安装监控设备、电子门磁等加强人员管理,做到足不出户。
封控区第1、2、3、4、5、6、7、8、10、12、14天分别安排上门核酸采样,共计11次。
封控区内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切实做好需求收集、帮助购买、配送到户等工作。
封控区居民有就医需求,必须主动向社区报备,由社区防控人员协调安排至“黄码”定点医院就诊。
解除标准: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控: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管控区
定义:
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管控区内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立即转为封控区。
管控措施:
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等防控措施。管控区居民第1、2、3、5、7、10、14天进行核酸采样,共计7次,可在小区内寻找空旷通风的地方采样或在楼下分时段(不聚集)采样。
管控区居民原则上居家,每户每隔2-3天安排一人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划区域、分时段、限人员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
管控区居民有就医需求,必须主动向社区报备,由社区防控人员协调安排至“黄码”定点医院就诊。
解除标准: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控: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广大市民朋友们,疫情防控须臾不可松懈,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让我们继续全力支持和配合我市疫情防控大局,十指握拳、齐心协力,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制图 | 李叶
责任编辑 | 陆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