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已订阅

【深一度】周庄镇:嵌入式服务,为居民幸福“加码”

原创
第一昆山 2025-11-10 17:03:48

通过重建再造,缓解居民停车难、屋面漏水等问题;通过建管部门统筹,解决老旧小区、低洼区域改造痛点问题;通过引进志愿服务品牌团队,常态化开展社团公益活动;通过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加强照顾,实现精准关怀……近年来,昆山市周庄镇常态化推进嵌入式服务,让居民生活近“享”便利的同时,更能感受到社区服务的温情与温度。

  


聚焦“急难愁盼”  老旧小区换“新衣”

  

“以前车子乱停乱放,连散步的地方都没有。最怕下雨天,屋顶上雨水漏个不停。现在好了,车位够了、路平了,小区像换了‘新衣裳’!”说起近年来的变化,贞丰里社区居民董阿姨满脸笑意。

  

近年来,贞丰里社区直面这一民生痛点,在周庄镇建管部门的统筹指导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和低洼地区改造工程,先后完成对水利楼、保昆新村、东庄绿岛、兰花园等小区的系统性提升,并实施完成工商弄、梅花弄等低洼地区改造,逐步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生活难题。

  

在秋季的一个傍晚,“小蜗牛”贞丰里儿童话剧社正在紧张排练,孩子们认真排演,诠释着对艺术的热爱;乒乓球社团的大爷精神矍铄,挥拍对打间尽显活力与风采;退休阿姨们聚在一起,品糕点、话家常、制作传统美食,共享悠闲惬意的晚年时光……在贞丰里社区,这个曾经略显陈旧的活动室已悄然改变。“贞丰客堂间由贞丰里社区党总支利用闲置房屋打造而成,通过空间重构与功能植入,打造了集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空间,进一步延伸了社区服务功能。”贞丰里社区副主任陈峰介绍,2022年,贞丰客堂间正式启用,时隔一年,社工室项目落地贞丰客堂间,涵盖多功能厅(协商议事室、居民活动室)、便民窗、乒乓健身室、健康监测角等多个功能区域。如今,这里长期开展亲子互动、社团排演、便民服务等活动,成为了居民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和协助促进社区治理的重要阵地。

  


除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便民服务的细致入微也获得了居民的点赞。免费理发、修补衣服、磨刀、小家电修理……10月中旬,在贞丰里社区居民委员会内,便民服务活动如期开展。“社区经常举办这样的便民活动,今天我带着家里人过来理发、磨刀,很便利、很暖心。”居民刘晓芳笑着说。“社区依托‘汇聚文明星光 点亮千家灯火’贞丰里社区助老便民项目,立足百姓实际需求,以‘小切口’入手,组织专业力量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着力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社区社工室负责人张红英介绍,三年来,社区累计开展活动近500场次,惠及居民8000多人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服务就在身边”。

  

关注“一老一小”  托起“朝夕美好”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周庄镇各社区紧扣“一老一小”两类群体的核心需求,打造多元化嵌入式服务,用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儿童快乐成长,一幅“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老伴腿脚不便,小区里有这个接驳车,别提多方便了!”在云亭社区,每每提起小区的接驳车,居民们总是赞不绝口。这辆由云亭社区联合水月物业共同推出的“水月养老+”长者短驳车,每日准时穿梭于楼宇间。在打通老年人出行“最后一米”的同时,于细微处传递着“家门口”的温情与关怀。

  


为构筑更加全面的老年关爱体系,云亭社区以“博爱家园”为重要载体,着力筑牢老年人的“生命守护线”。社区精准对接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涵盖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烫伤、摔伤后基础自救等应急救护培训。这些接地气、实用性强的培训内容,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儿童关爱服务也在持续升温。针对暑期家长普遍面临的“看护难”问题,云亭社区与贞丰里社区双管齐下,精准发力。云亭社区创新推出“学业辅导+兴趣拓展”双轨并行的暑托服务,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课业指导,并开设丰富的兴趣课程,让暑托班从单纯的“看护场所”变身“成长乐园”。贞丰里社区开设了“教育+托管”相结合的暑托班,以“儿童友好”为理念,打造了一个安全、丰富、有温度的快乐天地,全方位保障儿童安全成长。

  


贞丰里社区还通过引入“蜗牛妈妈”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小蜗牛亲子系列活动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社区依托专业社工力量,组建书法社团、写作社团、小小演说家等各类儿童兴趣社团,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根脉,让“学在社区、乐在社区”成为一种新风尚。

  

关爱“特殊群体”  打造“温暖港湾”

  

在蚬江社区龙兴花苑综合服务中心一楼,一间约200平方米的“残疾人之家”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通过不断开展精准高效的服务,成为全镇残疾人的“温暖港湾”。

  


这里设有休息区、康复区、劳作区等功能空间,整合“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资源,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心理疏导、文体娱乐及辅助性就业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11名残疾人通过卷标带、纸盒加工等辅助性就业项目,实现月均增收500元。“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赚点生活费,感觉自己更有价值了。”社区居民王大爷满意地说。

  

通过“就业增收+能力提升”双轮驱动,蚬江社区助力残疾人实现经济独立与社会融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未来,社区还将进一步拓展专业服务内容,引入更多元化的就业项目,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残疾人创造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环境,帮助更多残疾人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幸福感与归属感。

  


嵌入的是服务,融入的是温情,点亮的是千家万户的笑脸与希望。从老旧小区的“焕新颜”到“一老一小”的“安心托”,从便民服务的“微实事”到残疾人之家的“暖心港”,周庄镇以嵌入式服务为支点,将民生关怀精准嵌入居民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于细节处助力城市治理工作精细升级,于行动中展现“人民至上”理念。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杨琼 李艳萍

融媒体摄影 | 陆佳程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提交

提交

点赞
0
举报
特大
超大
收藏
点赞
分享
举报
取消
回复
举报
屏蔽ta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