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已订阅

昆山杜克大学举行“月下苏声:苏州评弹之夜”活动

原创
第一昆山 2025-09-27 16:40:45

三弦拨响,琵琶和鸣。9月25日晚,昆山杜克大学剧场内丝竹悠扬,苏州市评弹团携“月下苏声:苏州评弹之夜”演出精彩亮相。软糯的吴侬软语间,百余名中外师生共赴这场“最江南”的文化盛宴。

  


当晚演出精选多段经典评弹曲目,串联起苏式文化记忆。《枫桥夜泊》以弹词演绎唐诗千古意境,《苏州好风光》用小调勾勒江南灵秀气韵,《白蛇传·赏中秋》再现山塘中秋的经典传说,《莺莺操琴》诉说西厢月下的缱绻情思,《三笑·梅亭相会》则演绎江南才子的趣闻轶事。每一段唱腔都浸润着苏州底蕴,为观众铺展沉浸式评弹艺术之旅。“来这里演出就是希望借助高校国际化平台传播评弹,让更多人读懂苏州文化、爱上中国非遗。”苏州市评弹团二级演员陈烽道出演出初衷。

  


演出落幕,余韵仍绕梁。中外师生纷纷感慨,这场演出让“江南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外国学生将评弹录音视作“声音行李”与家人分享,中国学生则沉醉于传统艺术的历史厚度。“这是我第一次听评弹,唱腔和弹词都太动人了。”来自保加利亚的大三学生伊万娜说,她期待接触更多中国非遗。

  


此次活动更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课堂。昆山杜克大学语言与文化中心季雯婷教授带领“透过文史读苏州”课程学生,精心打磨评弹表演的中英文双语介绍及字幕,为中外观众架起语言桥梁,助力共品评弹里的苏式风雅。

  

从平江路书场到国际化学术殿堂,非遗评弹突破传统空间边界。当三弦琵琶清音叩响现代剧场穹顶,当身着旗袍长衫的艺人立于舞台中央,评弹以本真姿态让中外师生触摸文化基因。传统曲艺借高校平台焕发新生,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昆山杜克大学校园激荡出动人回响。



记者手记



“江南文化”从昆山唱响世界


当昆曲“水磨腔”与评弹“琵琶语”相继在昆山杜克大学的校园回响,当外国师生用生涩的苏州话念出“好哉好哉”,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界限悄然消融。昆山杜克大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中国非遗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

  

在这里,古老艺术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记忆,而是连接多元文化的情感纽带,更成为可参与、可感知的校园日常,生动诠释了学校“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的核心教育理念——立足昆山本土,面向全球舞台,引导学生投身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师生在剧场聆听吴侬软语,更通过课程深挖文化意蕴,让中国非遗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扎根。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综合 | 苏州市评弹团

提交

提交

点赞
0
举报
特大
超大
收藏
点赞
分享
举报
取消
回复
举报
屏蔽ta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