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片
顾洁,昆山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当选为人大代表的四年内,她扎根基层民生领域,聚焦教育、养老、托育等群众关切问题,提出多项高质量建议,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托幼一体化建设等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形成“本职工作+代表履职”良性闭环,是群众眼中“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贴心代表。
“社会事业工作直面群众需求,人大代表履职要听群众心声,两者本就是‘同频共振’的事。”顾洁的办公桌上,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记录着她的工作日常——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施老化、新市民家长反映孩子“入学难”、双职工家庭“托育焦虑”……这些来自一线的诉求,既是顾洁推进本职工作的“清单”,也是撰写代表建议的“素材库”。
为破解周市镇学位紧张难题,顾洁牵头推进新镇中学西校区、周市中学三期扩建等7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7350个,让“有学上”的基础更牢固;为实现“上好学”的目标,她推动“一校一品”特色办学,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促使周市镇教育质量跻身昆山市第一梯队。
履职中,顾洁摸索出“三位一体”工作法:将日常调研与民意收集相结合,走访学校、养老院等机构时同步记录群众诉求;将代表建议与工作推进相融合,形成“从工作中来,通过履职推动,再回到工作中去”的良性闭环;将民意反馈与政策落地贯通,通过“主任接待日”“代表统一接待日”等渠道,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群众。作为人大代表,她怀揣选民期盼,在基层一线架起“民意连心桥”,用实干与担当诠释着“荣誉与责任并存,学习与实干并重”的履职初心。
“生了孩子谁来带?”一次社区走访中,年轻家长的叹息让顾洁记挂在心。她随即对全镇托育需求展开摸底,发现5家公办幼儿园施教区内,适龄婴幼儿托位缺口达30%,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的积极性不足。“这是关乎人口发展的民生大事。”顾洁迅速行动,一方面推动阳光社区托育点、2家民办园普惠托育机构完成备案,另一方面协调3家公办园推进“托幼一体化”改革。截至目前,周市镇已有5所公办幼儿园完成市级托育机构备案。今年9月,辖区3所幼儿园还将新增托班,预计可新增托位150余个。
这样的故事,在顾洁的履职经历中还有很多。针对特殊儿童家庭“诊断难、康复贵”的问题,她提出“加强特殊儿童早期诊断与康复服务”的建议,推动周市镇与市儿童医院建立合作机制,为20余名特殊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指导;关注老年人“养老难”问题,她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在6个社区增设助餐点、康复室,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4年来,顾洁共提出8项人大代表建议,内容涵盖教育均衡、托育服务、养老服务、低碳校园建设等,每一件都紧扣民生热点。她的建议不仅“接地气”,更“有回声”,多项建议被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
“当选人大代表不是终点,而是为民服务的新起点。”谈及未来履职规划,顾洁思路清晰。她计划从三方面持续发力:让走访更“深”,每月至少2次深入村(社区),坐在群众家门口听真话、察实情;让联动更“实”,联合教育、民政等部门建立“民生问题联席会”制度,破解跨领域难题;让反馈更“快”,建立建议办理跟踪台账,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都“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从推进教育均衡到守护“一老一小”,从盘活闲置资源到破解民生难题,顾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践行承诺。在她看来,人大代表的风采不在于荣誉多少,而在于群众的笑脸是否灿烂;履职的价值不在于建议数量,而在于每一条建议是否能为群众带来实惠。“只要能为群众多办一件实事、多解一个难题,这份代表职责就没有被辜负。”顾洁的话语虽然朴实,却彰显着基层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吴磊
供图 | 吴磊
责任编辑 | 王一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