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已订阅

【抓落实 看成效】今天来看“路”

第一昆山 2022-11-25 22:44:21

开栏的话



你的心愿 我们记得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临近年终,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解决得怎么样需要盘点,更需要群众来点评。市政府办公室督查室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展“抓落实 看成效 政府工作邀您来点评”专题活动,以此为契机,以督办抓落实,以落实促闭环,用文字、镜头和话筒来临摹工作中抓落实的细节与短长,用谋划者、建设者、受益者的“述说”展现民生实事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锚点,我们以十一个关键字为主题穿起大民生的起承转合,努力记录梦想者在追梦中的故事。


关键字分别为:路、房、馆、地、市、医、智、链、教、业、安



从昆山到上海

途是无感的

刚刚上车,就要下车了

乘高铁去南京

上午去,下午回

带上一份盐水鸭也方便

昆山的货可以走南闯北

昆山的蟹可以卖到全国


回顾昆山的发展轨迹,一条条道路的扩张和升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轨迹。近年来,昆山跨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轨交S1线、苏昆中环对接等交通“大动脉”加快建设,省际道路和公交网络不断完善。全市形成“十六横十二纵三环”框架路网“五高十一互通”高速路网,并加快构建“两环四联八射”快速路网。昆山已成功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公交都市”,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今年,昆山交通工程总投资约5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45.1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昆山交通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外联,一篇是内联,要让外联和内联实现一种双向触动的效应。





普通人想到昆山,有太多“太卷”的地方,譬如交通,昆山妥妥占在黄金点位上,东联上海,西邻全国第一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优等生,昆山的路既要“织路成网”,又要“内外兼顾”,用“东接、西融、北联、南协”区域联动发展来落实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部署要求,系统优化“两环四联八射”快速路网,全面提升“十六横十二纵”框架道路,这其中有几件事值得记录。




▲昆山“两环四联八射”快速路示意图

轨交S1线正在重塑昆山城市格局,特别是轨交TOD(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项目)开发,建成以后将以全新形式深度融入城市生活。目前,轨交S1线已实现“洞通”“轨通”“电通”,正在推进机电、供电等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将于明年年中具备初期运营条件。作为首条和上海轨道交通网实现对接的线路,轨交S1线是苏州“四横三纵两联”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透过轨交S1线以及后面实施配套工程,我们看见昆山正在从一个县城,慢慢长成一座Ⅱ型大城市的样子。

▲轨交S1线已实现“洞通”“轨通”“电通”

苏州市域一体化是今年交通工作的重头戏,苏昆中环对接工程正式通车,实现两环相接,环环相扣,苏昆两地贯通直达、无缝对接。该路线东起昆山中环南线台虹路,向西至界浦江后转向北上跨沪宁高速和娄江后,继续往北上跨京沪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下穿京沪高速铁路,在阳澄湖大桥处与园区段对接。

▲苏昆中环对接工程正式通车

昆山曙光路对接上海复兴路正式通车,20公里的行程缩短至2公里。淀山湖镇与青浦“青西三镇”建立起一条快速通道,形成淀山湖交通环路,让两地居民告别“遥望行止”的尴尬,出行更为便利。曾经25分钟的绕行车程,如今缩短至4分钟。目前,对接上海方向的17条规划道路已打通8条,上海方向日均通勤车辆达1.5万辆,区域内的市民交通联系更加高效,沪昆日均客运量近40万人次。

▲昆山曙光路对接上海复兴路通车

昆山“全国最强县”苏州工业园区“全国最强区”路网融合关键一招是开工建设312国道对接强胜路项目。项目西起工业园区澄浦路,东至昆山在建312国道,全长约1.1公里,两条道路贯通后,将进一步完善昆山、园区的交通道路网格局,加快两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从某种程度上说,昆山从来是一座乘风出海的城市。昆山启动陆家浜铁路货场主体工程建设,推动综保区向陆家浜拓展,探索开行衔接苏州西站的中欧班列及联动上海港的海铁联运班列,企业物流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推进吴淞江等航道周边集装箱码头的规划研究已经在路上,打通与太仓港、外高桥港、洋山港水运直达联系,江海河联运将成为现实。

▲陆家浜货场地理位置图




像发展产业一样,昆山发展交通也是谋在前面,先手用区位优势发展交通,再用交通优势巩固区位优势,循环往复,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时代红利中的一个赢家。







我们把棉被、保温材料盖在材料上,顾不得自己冷不冷。






大干快上,更讲匠心。面对复杂的交通工程,交发集团全面统筹协调,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利用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工艺,挂图作业,靠前指挥,加班加点提速度,大干快干抢工期,确保项目按期交付。广大工程建设者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效能管理,使一条条康庄大路成为凝聚人心的民心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工程。







昆山交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管理部现场管理科副科长 孙晋



苏昆中环对接项目历时三年多时间,作为建设者,我们奋战1000多个日日夜夜,对这条道路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项目所跨越的沪宁城际铁路是我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为减少对沪宁城际铁路运营的影响,要在半夜十一点以后到凌晨三四点时间段施工,冬天气温低,为了保护工程所用建材不被低温损坏,我们把棉被、保温材料盖在材料上,顾不得自己冷不冷。

▲BIM及三维可视化交底等新技术应用

▲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改造后的路宽敞平坦,行车更加顺畅便捷,出行更加安全舒适,道路周边环境和配套也得到质的提升,家门口的路已经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大马路,更是一条便民路、幸福路、未来路。


老住户

一个是电线,原来下雨刮风总把电线刮断,造成断电。现在电线全部入地,这个工程以老百姓的安全为第一位,确确实实为老百姓造福。还有道路,我住在这里20年,路一年比一年好,不仅牢固性增强,使用时间也增长了。还有是路灯,原来将近200米才有一个小灯亮着,现在每50米就有一个路灯,还有许多彩灯,亮堂又好看。

南后街整治前

南后街整治后

北后街整治前

北后街整治后


市民
如果现在来看昆山的路,必须有一杆公平秤,必须客观来看,因为昆山正在大修大建,从眼前看,出行确实有些不便,市区有些地方比较拥堵,可以借助大数据手段,提高智慧交通管理水平,从长远看,昆山大有前途,未来可期,这么多路修好以后,就像人穿上新衣裳,气质面貌肯定大不一样,也会有更多优质资源落户昆山。
游客

昆山的交通秩序比较好,看到那么多交警在路上执勤,很辛苦,也正因为这样让我们看到昆山的文明,像景王路大桥、朝阳路都挺不错的,昆山的交通管理特别细致,路面也特别干净,确实是下了绣花功夫。

通勤人

我在苏州工业园区上班,在昆山居住,原来两地通勤,开车要40多分钟,特别早就得出发,还经常堵车。苏昆中环开始建设的时候就盼望能早一点通车。现在驾车从台虹路上苏昆中环,车流量没有市区内道路那么大,也不用等多个红绿灯,免去堵车的烦恼,不到二十分钟就能到达园区,早晨可以晚起半个小时。沿途优美的娄江河畔风光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苏昆中环

▲“昆小薇”项目

▲昆太路

▲白马泾路




路连民生,也通民心。交通不仅要做好轨道铁路、高速公路等大项目,还要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工程,做好绿化美化亮化等“细枝末节”,才能真正让群众得实惠、享便捷。昆山用心打通交通外部“大动脉”,畅通交通内部“微循环”的做法,紧紧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仅架起了“民心桥”,也答好了“民生卷”。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这一代的人,这一代的事,应该有个方向、有个奔头,让心愿变成现实。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融媒体摄影 | 张骏申 周天舒

制图 | 李叶 潘琳 范丹薇 龚芮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提交

提交

点赞
0
举报
特大
超大
收藏
点赞
分享
举报
取消
回复
举报
屏蔽ta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