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8.66万亩夏熟小麦开镰收割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眼下,我市8.66万亩小麦已陆续进入成熟收割的季节。记者在农业部门了解到,夏熟生产形势好于预期,丰收在即,预计亩产318公斤,较去年亩均增产1.3公斤左右。
5月16日,张浦镇南姚村的一片农田里,两台久保田988联合收割机正在滚滚麦浪中往返收割,不一会儿,农用车里就装满了新收割的麦子。大农户王建国告诉记者,他承包了100多亩农田,由于适时用肥、用药,管理抓得紧,今年的小麦颗粒饱满,产量有所增加,质量也比去年提升了不少。“收割下来的麦子,马上就会送到镇上的烘干中心进行烘干,省心又省力。”王建国喜滋滋地说。

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8.66万亩,较上年增加了1.31万亩。小麦生育期间,气温整体偏高,生育进程加快,小麦成熟期较常年提前2天左右。农业技术部门和广大种植户坚持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路线,在小麦品种上主推优质抗病品种镇麦10号,搭配种植镇麦15及扬麦23,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
农技人员告诉记者,纵观整个小麦生长期,也并非一帆风顺。去年秋播期间,我市田间墒情偏重,水稻腾茬、小麦播种进度慢,适期播种比例较低;越冬前期,雨量偏少,齐苗、全苗难;今年春管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施肥、用药难。为此,市农技推广部门及早发布技术意见,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力推进技术落实,与广大种植户共同努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之,小麦生育后期以晴好天气为主,小麦有效积累多,粒重高,因此今年夏粮产量形势总体较好。

农业机械依然是夏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记者了解到,本地机械加上外来跨区作业机械,预计今夏将有230台左右的联合收割机、300台水稻种植机械、420台拖拉机及配套秸秆还田机械等投入夏收夏种工作中,预计5月底可完成小麦收割。疫情期间,为使跨区作业人员及机具顺利进入昆山,市农机部门从4月下旬起就启动了来昆跨区作业人员和机具预登记工作,制定夏收农机作业应急保障方案,为跨区作业人员及机具提前统一办理通行证,联合各区镇农村工作局协调做好人员对接及集中隔离工作,确保大忙作业前人员和机具全部到位。截至目前,已到昆跨区作业收割机119台,跨区作业机手146人,收割机到位率97.1%,预计5月20日前可全部到达。此外,为了应对不时出现的阴雨天气,我市农机部门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夏收期间我市共有22处粮食产地烘干中心投入使用,粮食产地烘干点13处,配套产地烘干设备共计187台套,全市粮食产地批次烘干能力超过2700吨,烘干点位基本实现粮食主产区镇全覆盖。

好形势来之不易,我市农业部门将全力做好夏收夏种各项指导和保障工作,确保把丰收成果颗粒归仓,实现丰产又丰收。
融媒体记者 | 张欢
供图 | 张欢
责任编辑 | 庄哲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9978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