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日 昆山关爱残疾人事业
每年5月第三个周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为“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扶困助残工作体系,从“政策帮”“就业帮”“康复帮”等方面着手,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一个个广阔的舞台和温暖的工作生活环境。如今,我市残疾人的工作生活更有尊严,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心灵港湾
让残疾人倍感温暖
朱巧英是一名视力残疾四级的视障人士,平时总是把自己封在家里,情绪低落。自从参加了周市镇残疾人之家组织的编织围巾活动,朱巧英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人也越来越自信开朗了。
周市镇残疾人之家创立于2018年,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残疾人之家”,也是我市首家省级“残疾人之家”。这里是广大残疾人温暖的港湾、提升技能的平台、融入社会的桥梁。
数字方桌可体验五子棋、围棋等结合声光电技术的康复游戏,水平运动静态平衡仪可锻炼运动控制能力……在青阳“融善残疾人之家”,一批新进的智能康复设备为辖区内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带来了“新动能”。
作为昆山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青阳办事处“融善残疾人之家”占地590平方米,配有2间康复室。足部动力学检测系统、防跌倒训练仪等20多种专业康复设备可满足残疾人康复训练需求。“融善残疾人之家”还定期聘请昆山市康复医院康复治疗师前来指导,并培训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员,让“好设备”真正产生“好疗效”。
康复服务是帮助残疾人提升身体技能,加快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昆山市残联统筹使用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资金,建立康复服务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在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配置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训练系统、智能评测等现代化康复设备,推动信息科技运用于残疾人康复。既送到社区,也要“走进家门”。陆家镇残联将护理床、轮椅、助行器、防褥疮坐垫等445件辅具发放到全镇212名残疾人家中。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工作人员主动将辅具器具送上门,安装到位。家住陈巷花园的汤老伯接过社区联络员送上门的器具后,连忙道谢,“感谢政府和社会对我们残疾人的关心,解决了我们在家进行康复训练的需求。”去年,昆山推动全市29家“残疾人之家”规范化运行,并组织3家“残疾人之家”参与星级达标创建。
精准帮扶
让残疾人更有尊严
“过去家里墙壁灰扑扑,厨房破旧、做饭困难,现在经你们一改,就像搬进了新家。”看着家里新刷的墙面、更换的家具,盛阿狗高兴得合不拢嘴。
78岁的盛老伯是张浦镇金华村人,一家四口中有三个残疾人。一儿一女都是智力三级,均无劳动能力,也都未成家。妻子肢体四级残疾,视力低下,常年卧床。去年底,张浦镇残联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为盛阿狗家实施了“幸福亮居”的工程,帮助他改善生活环境。
困难残疾人家庭“幸福亮居”工程是我市帮助困难残疾人家庭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不仅扮靓了居住环境,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近年来,我市聚焦残疾人生活品质提升,深入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和“幸福亮居”美家暖心项目,308户残疾人家庭的居家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在这里可以跟大家一起进行辅助性就业,赚些零花钱,我很满足。”黄蕾是亭林残疾人之家一名精神残疾女生,之前患有较为严重的抑郁症,来到亭林残疾人之家后,通过劳动挣钱让她找到了对生活的信心。
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残疾人在身体素质、行动能力等方面有一定限制,不少残疾人群就业存在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市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创新就业形式,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一方面,优先对残疾人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灵活性培训,提供中式面点、摄影、插花、咖啡师、电商直播等“点单式”技能提升项目。已成功举办的2021年昆山市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帮助158名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另一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岗位支持,向我市91家安置残疾人达比及超比单位发放补贴近98万元,提升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
多措并举
让残疾人有获得感
细节用心,城市暖心。残疾人两项补贴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是我国2015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福利制度。今年起,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审批工作从原来的10个工作环节压缩至5个工作环节;审核工作由原来的群众提交证明,改为服务对象申报承诺后相关部门主动开展调查审核;表单数量由原来的19套精简至10套;正式受理至决定审批的时限由原来的42个工作日缩短至立等即办或最长10个工作日完成。
为解决我市现有公立儿童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规划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昆山鹿萌儿童康复中心项目已被列入2022年全市实事工程,建成后可服务600名残疾儿童。这里也将成为省内规模最大、康复项目最齐全的儿童康复中心,多维度帮助解决残疾儿童困难,满足残疾儿童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康复服务需求。
2021年,我市大力推进康复服务“增量化”“智能化”建设,持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供给,加快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从“人人享有”到“高质量享有”延伸。联合复旦大学开展残疾儿童健康状况评估现状及困境研究项目,构建残疾儿童“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早康复”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全市2.4万名幼儿园大班学生视力障碍检测和1.8万名初二年级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工作,推进残疾预防前移。持续推进康教融合项目,惠及60名残疾学生。列入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市级康复评估服务中心开工建设,高标准建成6处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着力打造集远程评估指导、智能康复、智能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智能康复工作站,并逐步将专业服务延伸到残疾人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折翼天使”都想重新飞翔,在昆山,一束束希望之光正照进现实。
融媒体记者 | 翟玉标 徐鹤千
供图 | 翟玉标
责任编辑 | 庄哲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9947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