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条!江苏助企纾困新政再加码

04月20日 10:51

面对疫情的新变化新冲击,江苏再出实招助企纾困。


江苏日前印发《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新变化新冲击进一步助企纾困的政策措施》(下称《措施》),再次出台22条扶持政策,聚焦广大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着力稳住全省经济基本盘。


为困难行业“雪中送炭”

面对疫情的反复冲击,江苏2020年出台“苏政50条”,2021年出台“苏政30条”,今年2月出台“苏政40条”,一系列政策举措,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然而,3月以来,全省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吸纳了90%以上城镇就业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正遭遇不小的困难。


在财经评论员徐浩平看来,政策向来是导向,是政府对企业帮扶的指南针,更是企业战胜疫情的信心来源。


“疫情反复,令很多实体企业承压,特别是私营企业面临困境。”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除了发布纾困政策外,政策应该考虑出台一些能直接给小微企业“续命”的措施,让他们渡过难关,“这才是关键”。


记者注意到,22条新政更注重延伸拓展、增强力度。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又比如,新出台了“六税两费”顶格减免和扩大阶段性缓缴养老金,减半收取餐饮住宿业电梯等检验费用和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标准下调20%,也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


此外,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交通物流、餐饮、零售、文化旅游、电影、会展等行业,从加大补贴、促进消费、提高返还费用、提高预付比例等多个方面,给予重点帮扶,提出更具针对性、操作性措施。


徐浩平说,在新一轮疫情影响下,原本逐步复苏的餐饮、住宿等行业再次遭受冲击。为了精准助力“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这次出台的《措施》有了更多细化举措。这一点,从政策里一个个“数字指标”上清晰可见。


例如,为了让消费活起来,《政策》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餐饮消费券,减半收取广告业、娱乐业企业2022年文化事业建设费,制定实施消费者在中标企业线下商场购买绿色节能家电等商品享受补贴等促消费政策措施……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吴海云表示,江苏已打出提振餐饮消费、举办“苏新消费”购物节、加快步行街商业复苏、推动老字号新消费、释放网络消费新动能等商务“组合拳”。


逐条聚焦企业“痛点”

引金融“活水”,《措施》一口气推出鼓励金融机构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降低融资费用、下调再贷款利率等多项举措。


“为帮助小微企业等融资纾困,缓解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江苏省财政设立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据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徐洪林介绍,目前,基金已撬动合作银行向15637户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投放优惠贷款570亿元,平均利率在4.3%左右,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推出“小微贷”“苏科贷”“苏农贷”等专项产品助企纾困。


“中小微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有限、财务脆弱性较高,大多不具备发行金融债券的资质,资金来源主要是外部融资。”徐浩平表示,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流动资金不足,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大。


徐浩平进一步表示,今年以来,江苏金融部门推出的系列“输血”举措,已经初见成效。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18万亿元,居全国第一。


“同时,对疫情期间出现的企业失信行为,应该进行审慎认定,确因疫情不可抗力导致的,不记入失信记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徐浩平强调。


此外,新政还包含多项减免涉企收费措施。


“去年,我们开展对国家和省电价减免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国家和省电费降价政策在一些转供电的主体,特别是商超综合体截留、克扣,‘最后一公里’没有传达到商铺和个体工商户。”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琪宏介绍,此次将突出行业协会商会、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公用事业、商业银行服务等重点领域,严厉查处自立项目收费、擅自提高标准收费、强制或变相强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等行为,对顶风违规问题从严从重处罚,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下一步,江苏将抓紧制作实施细则,对22条政策措施细化深化,明确政策适用范围、享受条件和申报流程,明确办事指南、办理方式和办理时限,积极推行便利化措施,确保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使企业有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来源 | 长三角日报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9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