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战“疫” ,志愿同行 ——昆山广大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速写

03月28日 21:24

有一种信念,叫“疫”不容辞;有一种责任,叫“疫”线担当;有一种青春,叫“疫”无反顾;有一种勇敢,叫“疫”起向前。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昆山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任务,抓好各项工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其间,全市共有20万人次志愿者投身战“疫”,争当信息传递员、科普宣传员、防护监督员与文明倡导员,服务总时长达150多万小时他们坚守岗位战“疫情”,夜以继日守“疫线”,凭借自己的胆识、责任、爱心,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接力传递,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凡人力量。


义无反顾,迅速集结

“这次招募令我非常感动!发出招募令当晚,就有数百名志愿者积极响应。”谈及防疫资料发放志愿者的招募过程,市志愿者总会工作人员何小利话语间充满敬意,“志愿者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彰显了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


3月27日,“志愿昆山”发布招募信息,在全市范围内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志愿者们将分批次前往全市各货车停放较多的区域,向司乘人员发放《致货运司乘朋友的一封信》,普及宣传“畅行昆山码”申请说明。

3月28日,首批400多名志愿者迅速集结,经过短暂专业的岗前培训后奔赴点位。队伍中,不乏侯振康、段冰、周永元等一些常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老面孔”。“在这场疫情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人就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大家携起手来,才能早日战胜疫情。”“中国好人”侯振康得知招募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报名链接转发至蔚舟志愿者服务团队微信群。“今天我们团队一共有4人报名参与,之后大家会做好接力工作,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圆满完成志愿服务任务。”侯振康说。


“90后”志愿者李玲是志愿服务的一名“新兵”,正在开发区一处货车停放较多区域忙碌着。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她在微博上持续关注疫情进展,了解到各类防疫暖心事迹后,渴望像其他志愿者一样为昆山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绵薄之力。“我是一名个体经营户,时间比较充裕,希望可以尽自己所能为大家做点事情。”李玲说。


青春力量尽情绽放

出征号角吹响,冲锋战鼓擂起,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每位志愿者都化身骁勇的战士。今年二月以来,昆山团市委、市青志协组织全市青年志愿者15000人次参与交通卡口管控、封控区人员管理、核酸检测服务等疫情防控工作13万小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生力军与突击队作用。

疫情防控是争分夺秒的战场,是青年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作为团干部,张浦镇团委副书记杨春怡带头冲锋在各项“急难险重新”的工作任务中,先后3次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其中2次担任“点长”。在日夜守护的70多天里,他舍小家为大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累计服务隔离人员360余人次。日前,在接到张浦镇区域核酸检测的通知后,他再次第一时间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穿上“大白”,成了一名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员,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点现场搭建、布置、收尾等各项工作。


千灯镇马路桥社区团支部书记白青汉从3月17日起,负责对接昆山高铁接驳站返昆人员,在接收到高铁返昆人员登记信息后,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或微信询问等方式,认真核实接驳人员是否符合隔离条件,全力做好辖区居民服务保障、咨询解答等工作。在工作中,面对一些老年旅客,他充分利用自己“孙辈”的年龄优势,发动“亲情攻势”,引导旅客按照防控要求完成信息填报工作。


相互陪伴“疫”路同行

在昆山市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不乏一些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来自同一个家庭,身处不同岗位,在抗疫路上相互陪伴,在工作之余互道平安,成为抗疫前线别样的风景。

城投集团党群工作部经理朱燕,负责集团防疫物资及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在花桥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工作的丈夫吕明君,则担任花桥区域核酸检测点位负责人,配合社区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区域核酸检测等工作。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两人便分隔两地,在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共同抗击疫情。3月22日晚上8点多,朱燕参与千灯镇核酸检测支援工作后,眼睛由于过敏肿成了一条缝,平时爱美的她却一声不吭,也没跟丈夫说。“小事撑撑就过去了,让他在花桥定定心心做好防疫工作。”朱燕说,他们一家四口都盼望着和大家一起努力,让疫情早日退散,孩子爸爸还答应等疫情结束了,带他们去游乐园痛痛快快玩一次。


在周市,也有一对“时差夫妻”,妻子顾琼是花都社区的党支部副书记,经常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家,而丈夫李飞是周市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值班备勤、巡逻防控、摸排随访……两人忙起来经常以单位为家,一连几天碰不着面,电话和微信成了他俩的互动日常。“你执勤时记得戴好口罩手套做好防护措施!”“你在社区工作时也要做好防护,衣服记得穿暖一点,最近冷!”顾琼说,因为这次疫情,她和丈夫的心贴得更近了,是夫妻亦是战友,希望早日迎来“疫”散花开的日子。


巴城镇环湖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王晓倩与巴城镇建设局征收安置科工作的丈夫章节同样也是一对抗疫夫妻。迎着太阳出门、伴着星星回家是他两的工作常态。由于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家中的儿女只能交给老人照顾。“每天我到家时,孩子们都已经睡着了,这让我有些歉疚。好在孩子们非常懂事,支持我们为疫情防控出力。”王晓倩说。

融媒体记者 | 巫晓亮 陈磊磊

供图 | 巫晓亮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9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