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为风景增色,春节假期昆山累计接待游客75.57万人次

02月13日 14:23

旅游是一项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活动,市民在旅游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素养,更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今年春节期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75.57万人次,无论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锦溪,或是顾炎武故乡千灯,都吸引了如织的游客打卡参观。除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市民游客不断提高的文明旅游素养也成为景区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营造文明旅游氛围

细赏良辰美景,邂逅水乡年味。春节假期,我市各景区纷纷推出民俗体验活动,吸引市民游客体验江南传统年味。其中,人气最旺的景点非有“中国第一水乡”美誉的周庄莫属。“打春牛”、喝春酒、看年戏、走财道、拜财神、吃圆食、逛年市等年味生活,累计接待游客12.4万人次。


古牌楼下摸“春牛”,摸好牛头摸牛尾,一年到头好兆头。正月初一,81岁的沈水生老人在家人陪伴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周庄古牌楼前,等待传统民俗活动“打春牛”开场。9点58分,几声锣鼓响起,活动正式开场。4名家丁抬着金灿灿的“春牛”,与头戴红花的耕牛、福禄寿三星等贺春队伍一同抵达古牌楼。由于现场游客众多,站在沈水生老人前面的两名年轻人,主动把更好的位置让给老人。沈水生连忙道谢,开心地说:“现在孝老爱亲已成为社会的良好风气,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帮助身边老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游客众多,但大家都能做到文明旅游。景区入口处,游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自觉保持一米间距,严格执行“扫码+测体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在古镇各个景点,游客静静参观,偶有小声交流。景区还特别安排了“红马甲”志愿者巡逻,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和烟头。“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周庄,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不愧是‘中国第一水乡’。”来自丹阳的周女士告诉记者,看到这样的美景,自己也会不自觉的争当文明游客,加入维护水乡美景的行列。


提升文明旅游素养

在景点选择方面,有的市民选择在古镇体验传统年味,有的则选择公园欢度亲子时光。在亭林园,优美整洁的环境给市民游客漫步、休闲提供了活动场所。


  在亭林园入口处,记者看到,市民游客积极配合志愿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戴口罩入园,主动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在检票口,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自觉排队,等候入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文明旅游要从娃娃抓起,春节带孩子们出来玩,正是教育他们讲文明、守规矩的好机会。”


亭林园内,“文明旅游 和谐相处”“茵茵绿草地 脚下请留情”等文明旅游标识随处可见。节日期间,每天都有30多名志愿者参与园内志愿活动,他们手拿垃圾钳和垃圾桶,穿梭在景区各个角落。

在顾炎武纪念馆门口,有个小男孩不小心把口罩掉到了地上,他捡起来想再用,一位年轻的女游客立马从包里拿出一个新口罩送给他,小男孩害羞地说:“谢谢阿姨。”。昆曲博物馆附近有很多休憩场所,一对年轻情侣游客吃完零食,没有把饮料瓶和果皮丢入垃圾桶,志愿者赶忙上前提醒,两人意识到错误后,迅速清理垃圾。一名中年男子随手将烟蒂丢在地上,看到旁边“请勿随地乱丢烟头纸屑”标识后,赶忙捡起,直到找到垃圾桶才扔掉。志愿者陈睿媛告诉记者,自己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现文明旅游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就算偶有发生随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经过善意提醒,大家也都能立即改正。


加强文明旅游宣教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文明素质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形象。为加强相关宣传引导,我市连续两年将“文明旅游爱风景”列入“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条”2.0版、3.0版专项行动中,动员广大市民文明旅游,牢记“重安全,讲礼仪;不喧哗,杜陋习;守良俗,明事理;爱环境,护古迹;文明行,最得体”30个字10句话的“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持续擦亮昆山文明旅游金名片。

其间,市文明办通过推出“文明旅游爱风景”动漫短片,编排主题小品、情景秀,通过发放文明旅游爱风景倡议书、《文明旅游爱风景》口袋书等形式,倡导市民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向不文明旅游行为说“不”,号召大家以倡议、劝导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争做文明旅游、出行有礼的“行动派”。市文体广旅局通过开展主题摄影大赛,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让参赛者及市民在名胜景区中领略风光,在精品线路中感受文明,在镜头中记录美好,争当文明旅游的拥护者、倡导者、践行者。


同时,各大景区景点还以建设文明驿站为抓手,加强宣传、服务和引导,对旅游行业加强规范化管理;结合党建工作,督查文明旅游环境建设,宣传文明旅游相关知识,维护景区景点环境,用文明言行感染游客,培育社会新风。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广大市民旅游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文明旅游观念更加强烈,共同维护美好家园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融媒体记者 | 巫晓亮

供图 | 巫晓亮 张斌

责任编辑 | 庄哲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