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产业“强筋骨”,创新“攒底气”!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2月8日,昆山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会召开,以“新春第一会”的昂扬姿态,第一时间贯彻落实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大会的部署要求。昆山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机遇,全力以赴打造人才创新高地和产业创新集群。
工业对昆山经济发展犹如磐石,是根基,也是支柱。面对国内外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挑战,昆山经济展示出强大韧性和潜能。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284.5亿元,同比增长12.8%,成为全国首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的县级市。
底气:
“链”动资源 综合实力承压前行
2021年10月,总投资超110亿元的立臻科技智能终端项目在巴城镇开工建设,吹响了向千亿级产值目标冲刺的号角,为昆山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作为智能制造领域领军企业,立讯集团多年来专注实业、深耕创新、做优产品,以每年新增一座工厂的速度茁壮成长、做大做强,朝着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迅速攀升,为昆山发展壮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臻科技智能终端项目效果图
“聚焦‘创新链’靶向延伸,赋能‘产业链’结构突破,壮大产业链条、打造高端产业是昆山面对国内外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挑战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也是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突破的关键点。”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昆山成群成链培育“六新”产业,数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集结成势。目前,昆山拥有制造业领域中的30个行业,覆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所有8大类产业。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超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提高至49.5%,形成了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81.0%,13家龙头企业产值占比44.9%。
以光电产业为例,17年前,笔记本电脑产销量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的昆山,为探解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缺芯少屏”难题,率先在昆山开发区创建光电产业园,并迅速引进了第一个产业项目龙腾光电。历经17年“光电”洗礼,昆山形成了“原材料—面板—模组—整机—装备”的完整产业链条,并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集聚了强有力的龙头项目支撑,在长三角新显示产业图谱中树立起“昆山地标”。在龙头项目带动下,昆山光电产业“朋友圈”日益扩大。截至目前,昆山光电产业园已落户光电产业企业43家,总投资超152亿美元,光电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版图持续扩大,进一步确立国家光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地位。
做大做强新显示产业,不能“少屏”,更不可“缺芯”。随着光电产业“一块屏”快速崛起,集成电路“一颗芯”也不断发力,“芯屏双强”的产业格局正加速形成。11月3日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捷报:由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获得一等奖。
核心技术一旦“自主可控”,产业回报便“纷至沓来”。昆山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已初步形成从上游IC设计研发、晶圆制造到下游封装测试的产业链。比如,中科可控智能化生产线建成启用,“SUMA苏梦”品牌服务器投产下线,2021年实现产值超30亿元。
不仅于此,通过全面加强护链扩链强链,昆山积极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高度集聚,推动产业链冲刺“智”高点。突出护链,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补短补软补缺”;突出扩链,全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旗舰项目、领军人才;突出强链,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及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爆发式增长。昆山还建立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的新型“链长制”,积极应对国际局势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挑战,大力提升昆山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超越:
转型加“数” 关键增量做大做强
走进位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7万平方米的阵列彩膜生产车间内,智能化设备超200台,工人却不到50人。生产线、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转,这里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公司智能制造部负责人介绍:“我们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全公司数位转型覆盖21个部门,智能化专案1900件,开展115项数字化相关课程,超过1000人受训。”
液晶面板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能耗大,产能提升难。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深度开发应用AI、5G图像辨识、远程维护、巡检等,大幅度提升效率和质量。相较原来人工操作,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实施后可为公司每年带来50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智改数转是一场企业与政策的双向奔赴。昆山通过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2021年完成1415个智改数转项目,其中获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示范标杆项目143个,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超700项,全年完成投资额超130亿元。
在智改数转、创新发展引领下,重塑竞争优势的昆山,创新源泉涌动,内生动力迸发,产业加速“大”转“强”、“大”转“新”。2021年,全市3家获评省级智能工厂的企业中加工企业占两席,纬创公司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灯塔工厂”中的一员。从2019年起,昆山就呈现出“规上工业利润增速>规上工业利税增速>规上工业产值增速”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紧跟数字经济时代新趋势,立足制造业基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昆山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紧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等重点方向全面突破,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2021年,昆山召开昆山市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发出全力打造“数字之城”的号角,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让数字为昆山发展蓄势赋能。会上,涉及资金330亿元的首批53个智改数转项目启动,一大批投资额高、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优质项目纷纷落地,为昆山发展数字经济注入新动力。
破题:
“新”赢未来 新兴产业强筋健骨
制造业是昆山的立身之本,也是支撑昆山砥砺前行的基石。规上工业总产值成功冲破万亿元,昆山迎来新的挑战:一路“打怪升级”、凯歌高奏后,如何激发内生动力,继续踏浪前行?
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指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新兴产业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的最高形式。昆山要紧扣“高质量发展”和“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瞄准新型产业发展这一主攻方向持续发力,集中力量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1年12月24日,位于昆山高新区的迈胜质子医疗产业化基地正式建成启用,不仅首创集成化单室质子治疗系统,还填补了我国精准放疗领域技术空白,更实现了精准放疗设备技术自主可控。“迈胜将以质子系统国产化基地为基础,建立健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链。”迈胜集团董事长田源表示,他们将凭借自身的全球领跑技术,有力带动产业链发展,打造千亿级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集群。
“在昆山最震撼的不是其庞大的经济总量,而是在创新上的高瞻远瞩和提早布局。”正如泽璟制药董事长盛泽林所说,我国医药行业已迈入高质量、高投入的创新药时代,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药、医疗、健康等领域所受瞩目空前,生物医药企业面临巨大机遇,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新兴产业之“新”,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也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量。发展新兴产业,昆山将聚焦关键环节强链、立足优势产业固链、着眼核心技术补链,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昆山鲜明标识的产业“高原”,打造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高峰”。
在2021年11月9日召开的昆山市新兴产业发展大会上,总投资达980.6亿元的98个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涵盖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在昆山加快集聚、厚积成势。
“技术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发展没有速成捷径,必须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十四五”期间,昆山强势发力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形成多链深度融合、多链同频共振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过万亿元好比昆山的‘而立年’,比这更重要的是思考而立后的发展道路。工业经济发展,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自己的工业发展之路,要向绿色、创新、高效迈进。”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昆山将构筑现代产业发展“六个一”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创新集群,为昆山布局新赛道注入最强驱动力。
融媒体记者 | 张田 周舟 张骏申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670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