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医护人员温暖助力北京冬奥会
2月9日晚上11点,当记者连线冬奥保障医疗队朱金宏医师的时候,他刚刚结束一天医疗保障工作。
2022年1月13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彭媛、吕晓蕾、金晔和朱金宏四位医师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医疗保障队整装出发,这也是苏州大市范围内唯一一支赴北京参加冬奥会的医疗保障队。白衣执甲,重任在肩。1月17日,他们在北京开启了医疗保障的培训工作,四人分别被派往速滑馆、冰球馆以及滑雪大跳台等重要比赛场地开展医疗保障工作。2月4日,随着冬奥会的开幕,他们的工作也全面开启。
朱金宏是市一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被安排在国家体育馆进行医疗保障工作。国家体育馆主要承担男子冰球项目及部分女子冰球项目。男子冰球项目被视为冬奥会赛场最热门的项目,从2月9日开始比赛。朱金宏告诉记者,因为冰球项目比赛激烈,攻防转换很快,常被称为“刀尖上的运动”,比赛激烈,容易出现受伤,因此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压力就会很大。他的工作就是参与场上运动员受伤后的处理及转运,以及场馆内各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障。在之前的培训中,朱金宏就深入全面地思考运动员在场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如最容易受伤的部位,面对突发情况,如何快速开展急救等。得益于朱金宏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团队的默契配合,他们一次次出色的完成了3分钟之内从上冰到下场的急救工作。“工作强度蛮大的,比赛赛程密集,训练场次多,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午夜才能回驻地酒店,早上一早就要去场馆,但能参与这样的盛会,我很兴奋,痛并快乐着,能通过自己所学尽一些绵薄之力,心里很满足。”朱金宏感慨道。
虽然是室内的场地,但为了确保冰面不融化,场馆内的气温非常低,每次进馆都需要全身贴满“暖宝宝”才能渐渐适应寒冷的工作环境。朱金宏说,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一身防护服他一穿就是一天,工作上的辛苦他不怕,都能克服,最难克服的是对家人的思念。“从昆山到北京,已20余日,现在蛮想家的,想家人,想儿子,虽然每天都给他们打电话视频,但依然止不住的思念”,说到家人,朱金宏略有哽咽。他告诉记者,家人是他最大的动力也是他最坚强的后盾。虽然心中有时会泛起阵阵难过,但一忙起来就顾不上了,同时在工作中,也收获了许多的喜悦。在保障期间,他遇到了许多让他开心的事,比如在馆内大家会交换奥运的徽章,每个队伍都有自己的徽章,最近他拿到了加拿大和美国队的徽章;每天完成保障任务都会得到各国运动员和友人的点赞。“向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及国际友人展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风采,非常自豪。”朱金宏说。
冬奥会还在继续
迎着朝阳伴着夜色
朱金宏和他的同事们
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
为冬奥医疗保障
筑起了一道坚强的安全防线
奉献着昆山力量
融媒体记者 | 闵媛依
供图 | 闵媛依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659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