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决策援朝——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02月08日 16:2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七届三中全会后,正当我国人民全力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而斗争的时候,新中国又面临着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威胁。大敌当前,林彪不愿意领兵,斯大林拒绝空中支援,在这种形势下,敢不敢和能不能面对面迎战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这是一件极不容易下决心的大事,为此,毛泽东连续5次召开政治局和党的会议,彻夜讨论,经过激烈的争论,权衡利弊,终于作出了艰难而又果断的决策: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林彪称病拒出阵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了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和派军舰侵入中国台湾的决定。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授权由美国指派司令官,统帅参加侵朝军事行动的各国军队。接着,侵朝美军陆续抵达南朝鲜,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西兰等国仆从军也先后侵入朝鲜,侵朝战争规模不断升级。


毛泽东于8月4日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他严正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新准备。周恩来则指出:如果美帝将北朝鲜压下去,则对和平不利,其气焰就会高涨起来,要争取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可能引起国际上的变化。抗美援朝的战略政策,在这次会议上定了下来。

▲抗美援朝

8月23日,总参谋部作战室的参谋对获取的情报进行认真分析,判断美军正在实施一个新的阴谋:在仁川登陆,南北夹击朝鲜人民军。周恩来得知这一重要报告后,立即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听后沉重地说:这个判断有道理,战争肯定是持久的、复杂的、艰苦的,要做长期打算。9月15日,总参谋部的预言不幸言中。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陆海空强大兵力,秘而不宣,突然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截断了南下的人民军的后路,并无理要求人民军无条件投降,人民军处境险恶。10月1日,金日成同时向斯大林、毛泽东发出了求援信,要求派兵直接援朝作战。斯大林害怕和美国发生冲突,拒绝出兵,希望中国出兵。


毛泽东接信之日,正值国庆一周年庆典之时,他心情凝重地离开了烟火晚会,召集政治局常委彻夜讨论。2日凌晨,毛泽东急电东北边防军做好准备,随时待命出动。下午3时,会议继续进行。毛泽东说,今天讨论两个迫切问题,一是出兵问题,二是谁来挂帅。人选原来考察派粟裕同志,但粟裕同志确实有病,正在青岛休养。后来由于美军和其他帮凶国家的军队大批进入南朝鲜,飞机、坦克大量增加,形势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出兵援朝已不是几天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能各野战军将来都要参加援朝作战。根据这一变化,常委几个同志又考虑派林彪同志挂帅。谁知林彪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他强调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冒然出击,必然是“引火烧身,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统帅人选急待敲定。


彭德怀临危受命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前沿视察

10月4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决策出兵援朝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下午3点开始,彭德怀4点才从西安赶到北京。会议继续讨论出兵问题,大多数人不同意出兵。他们认为:我国经过长期战争,战争的创伤十分严重,财政经济十分困难;还有边远地区和岛屿没有解放,还有100万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需要肃清;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未进行,新建的政权需要巩固;我军武器装备落后,没有制空和制海权。毛泽东听完这些意见后动感情地说:你们说的都是理由,但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5日,会议继续进行,彭德怀在听取别人意见后,经过认真思考,坦诚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如让美军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等美帝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要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这样对国内外的反动派气焰和亲美派也是个沉重的打击。彭德怀的话使会场的气氛立即热烈起来。毛泽东最后痛下决心,他说:我认为今天老彭的发言一针见血,很有说服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的,犹豫退缩,担心害怕都没有用,这些心理和情绪正是敌人所希望的。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风险,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即出兵朝鲜。关于由谁挂帅的问题,既然林彪说他有病已前往苏联养病,我提议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彭德怀表示坚决拥护和服从中央的决定。

▲温井之战

会后第三天,毛泽东以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待命出动,赴朝作战。同一天,毛泽东还亲自起草了转交给金日成的电报,简要地表达了上述命令的要点,并请金日成速派内务相朴一禹到沈阳与彭德怀等具体会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有关问题。


斯大林中途变卦

斯大林不同意苏联出兵,但许诺中国出兵后给予空军支援和掩护,这是开始时两党达成的默契。10月10日,周恩来奉命飞到莫斯科会见斯大林,说明中国的实际困难,提出只要苏联同意出动空军给予空中掩护,中国就可以出兵援朝,同时要求苏联帮助中国解决抗美援朝所需要的军事装备。斯大林表示,完全可以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的飞机、大炮、坦克等。但对空中支援问题,斯大林却变了卦,先是借口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才能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作战,后来干脆告诉周恩来说:苏联将只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支援志愿军作战。


毛泽东接到周恩来的电报后,于10月12日急电已到东北组织入朝作战的彭德怀回京。13日,毛泽东又一次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会议针对斯大林因顾虑和美国人正面冲突,而取消了原定苏联出动空中支援志愿军作战的协商方案等新情况通宵的研究,最后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也必须立即出兵援朝。


10月18日,周恩来回到北京,当晚毛泽东立即召开中共中央会议。毛泽东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要进攻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会后,毛泽东以自己的名义发出特急绝密电报,命令4个军及3个炮兵师按预定计划进入朝鲜作战。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赴朝作战。在中朝人民军队的沉重打击下,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实践证明,中共中央入朝作战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侵犯中国。我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

▲上甘岭战役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