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道“算术题”,锦溪镇全力守护片片农田
“这种绿色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农业面源污染。”9月16日上午6:00,锦溪镇农业服务中心植保员王盛毅来到三联村稻田,检查性诱剂诱杀瓶中是否有螟虫等虫害。近年来,锦溪镇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做好三道“算术题”,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开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态底色。
优化种养模式,在地力保护上做“加法”。锦溪镇积极普及轮作休耕,降低耕地利用强度,让透支的土地“喘口气”,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锦溪镇推广休耕轮作耕地4734亩,其中轮作红花草、油菜3809亩,冬耕晒垡925亩。同时,还因地制宜,在长云村大力推广“鸭稻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生产体系,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之路。
升级农业技术,在面源污染上做“减法”。锦溪镇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肥和商品有机肥,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土壤和农业环境。今年以来,锦溪镇投入使用测土配方肥506吨、商品有机肥810吨,减少化肥使用18吨。为解决施肥过量和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避免肥料流失造成浪费和水土污染,锦溪镇在去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在3110亩农田上推广使用侧深施肥技术,使用新型缓释肥料108.85吨,减少62吨常规化肥和尿素的使用。
治理农业废弃物,在循环利用上做“乘法”。锦溪镇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在收割机上安装秸秆粉碎装置,收割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今年夏季秸秆还田作业面积8143亩,秸秆还田率达99.27%,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问题,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同时,为降低农(渔)药废弃包装物和废旧地膜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锦溪镇将农资连锁店、渔药供应店作为农药废弃包装直接回收的定点网点,专门回收贴有我市回收标签的农(渔)药包装废弃物及农业生产产生的废旧地膜,避免散放混乱,降低安全隐患。
“我们将不断提升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扩大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种养面积,逐步推广农牧渔结合的循环农业,强化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水美锦溪’变得更美。”锦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顾秀根说。
融媒体记者丨李艳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35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