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创新,新增“碳达峰碳中和”
1月1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上总结了示范区2021年工作,研究部署示范区2022年重点工作,审议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关重大事项。
46项制度创新、65个亮点项目
2021年,示范区共形成46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推进65个亮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度,提升项目显示度,增强民生感受度,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呈现新面貌。
示范区不仅打造了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间”,也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2021年,示范区在制度创新、重点项目建设、跨域治理等方面硕果累累。
一是聚焦核心使命,推动一体化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
紧盯一体化发展共性难点问题加大攻关,推出46项具有“含金量”的制度创新成果。比如:
●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在“一张蓝图管全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一套标准管品质”;
●建立国内首个具备在线填报、信息交互等功能的跨区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以便于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
●示范区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共保体承保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并实现跨区通赔;
●上海市国资委受托监管长新公司,通过创新跨行政区域国资出资监管方式,推动国家战略重大任务落实落地。
此外,持续推进第一年32项制度创新成果落地见效,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比如:
● “医保卡一卡通2.0版”将住院结算纳入异地就医免备案范畴,截至11月底异地结算19784人次;
●示范区跨省公交线路新增至8条,截至12月底,各线路跨省公交累计发送11.94万班次、乘客176.11万人次。
在国家长三办直接推动下,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加快向全国重点区域复制推广。两周年现场会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前海、江苏宁镇扬一体化区域、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多地到示范区调研学习,示范区正在长三角更大区域乃至全国发挥强有力的示范标杆作用。
二是着眼于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制定实施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聚焦“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了65个重点项目,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力推进水乡客厅建设,形成了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组建了长新公司和水乡客厅公司,成立了水乡客厅建设指挥部,编制了水乡客厅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江南圩田样板区、科大亨芯研究院等项目开工启动。
目前,执委会正会同理事会有关成员单位加快推进沪苏嘉城际前期工作,为水乡客厅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也在全力推进中。
三是持续完善“机构法定、业界共治、市场运作模式”,推动跨域治理取得新成效。
理事会充分发挥重大事项决策平台作用,理事长牵头议大事、抓大事,64家成员单位各尽其责,两区一县各扬所长,执委会不断优化与三级八方共推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机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开发者联盟扩容至41家,凝聚了一大批优秀市场主体和优质要素资源参与示范区建设。执委会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先后成立党组、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机关工会,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
明确四方面重点工作
2022年是示范区揭牌后的第三个完整建设年,更是深化攻坚年。会议审议通过的示范区建设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抓好重点突破,结合示范区建设实际,在前两年制度创新“8+1”重点领域基础上,新增碳达峰碳中和,形成“8+1+1”重点领域,同时,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攻坚,形成新一批更具含金量的制度成果。
●在规划管理领域,编制实施水乡客厅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高质量建设水乡客厅提供重要依据,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
●在生态环保领域,推进饮用水源同步优化调整,实现三地联合保护、一体管控和共同决策;
●在项目管理领域,推进项目投资监管平台实质运行;
●在财税分享领域,优化跨区域财税分享实施路径;
●在要素流动领域,建立人才协同创新引领机制,推动人才跨区域畅通流动;
●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探索示范区特色共同富裕路径。
●抓好深化集成,推进已出台的规划建设导则、“金融十六条”、跨域“一网通办”、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等78项制度创新成果落地生效和释放红利。
●抓好复制推广,继续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聚焦“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和互联互通、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以及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集中资源建好“一厅三片”,全力推进水乡客厅建设,重点推进“一点一心”、三园、蓝环等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同时,加快推进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科创中心建设。
●集中力量抓好全面推进,深入实施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推进沪苏嘉城际、元荡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三期)工程、美的上海全球创新园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兰钧新能源、“共同富裕示范村”沉香村改造工程建设等,为高质量发展蓄足后劲。
三是持续抓好重点事项推动。配合国家长三办继续办好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观摩研讨班,做好向全国复制推广工作,举办示范区三周年建设工作现场会、开发者大会等重大会议,进一步放大示范区“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试验田效应。
四是开展重大前瞻性问题研究。围绕世界级湖区发展与保护、江南城乡地域特色塑造等问题,组织开展研究,为示范区建设奋力实现“两个率先”、建设 “一田三新”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 | 长三角日报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