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清零”D级危房65处,昆山危房治理“提档加速”
近日,市政府网站公示北门新村6栋楼的危房通知书,北门新村第三批危房治理工作迈上快车道,该处危房安全隐患将彻底消除。2021年,全市完成城乡房屋排查面积2.4亿平方米,共计实施D级危房“动态清零”65处。
北门新村位于海峰路两侧,建于上世纪80年代,受早期建造标准低、使用年限长等因素影响,经市房屋安全鉴定站鉴定,共有20栋房屋为D级危房。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昆山高新区、市房安办、市住建局联手制定治理方案,结合城市更新,采用成片治理方式,分三批次实施解危治理。2021年9月,第一批次的3栋D级危房成功拆除;2021年11月、12月,第二批次的11栋D级危房成功解危拆除。
据市住建局房屋安全鉴定站站长史春乐介绍:“去年,全市按照轻重缓急,编制在册未解危D级、C级危房解危清单,实施D级危房人员搬离和应急拆除联动机制,推进既有建筑信息化管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全覆盖、无遗漏实施危房动态监测。”结合城市更新,全市共计实施D级危房“动态清零”65处。
2021年,我市启动既有建筑大排查大整治三年行动,以“两违”清查成果为基础,全覆盖开展排查整治,强化装修管理,全力提升既有建筑本质安全。当年完成城乡房屋排查面积2.4亿平方米。
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边查边改、即查即改,检查处置“两违”清查发现的1955处安全隐患,逐栋征集、清查,完善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等基本信息。防汛期间,安全巡查低洼、临水、老旧房屋2425户、安全转移人员5539人。
针对群众关注焦点,严格开展装修拆改的管控。建立联查联处机制,严格执行装饰装修和结构改造申报、备案机制和安全性检查或鉴定制度。加强装修项目巡查,截至2021年底,共巡查房屋装修3689处,发现疑似违法拆改或疑似应报未报项目172处,已闭环处置142处、跟踪整改30处。
瞄准“全天候”监控,落实房屋信息化管理。依托“互联网+”,实现危房管理信息化。推进危房动态监测全覆盖,由第三方机构,采取“电子仪器+人工巡检”方式,重点监测人员居住密集的住宅危房。同时,开发建设“昆山市房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危房日常巡查、年度排查、安全鉴定、动态监测、解危治理等房屋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
下一步,市住建等部门将以既有建筑大排查大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推动既有建筑安全治理信息化、常态化、规范化,分类治理既有建筑安全隐患,进一步健全房屋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做到一户一档、一房一码,全面构建“反应快速、执法有力、运行高效”的联动机制,加快推动红旗地区、振苏地块等危房解危,继续保持D级危房“动态清零”。
融媒体记者 | 许晓明
责任编辑 | 庄哲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218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