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昆山这样做!
近日,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下发《关于发布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优秀案例与首批种植业轮作增效范例的通知》,昆山市“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创建模式成功入选江苏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优秀案例,昆山市稻油(肥)轮作增效范例和“稻鸭共作—草鹅共作”轮作增效案例成功入选首批省种植业轮作增效范例。

为切实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有效提升供给质量、延伸稻米产业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推广与应用“五新技术”,扶持引导规模大户、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集成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与模式等均取得显著成效。

“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创建模式
产学研——五新技术应用与推广
针对“四个清单”技术需求,对接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高标准开展“五新”技术试验示范。

(1)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系)筛选与品鉴。开展南粳、宁粳、苏香粳、武字头和常字头等系列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并举办品鉴活动,以保障产业化品种储备。

(2)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与模式引进示范。对接绿色增效、耕地质量、绿色防控等创新团队,示范稻田综合种养、稻油(肥)轮作、缓混肥一次性施用、病虫草绿色防控等技术与模式,以保障产业化技术储备。

(3)绿色投入品与机械装备试验示范。对接智能生产、农机装备等创新团队,开展智能灌溉、水肥一体、无人机械作业等试验示范,加强有机肥、硅肥、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的使用,以保障产业化物化储备。

农科教——三育举措同发力
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依托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创建,每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0余场次、1000余人次。

培育生产经营主体。示范片建设共涉及6个区镇(淀山湖、锦溪、千灯、张浦、巴城和周市镇),包括了9个整建制创建村和2个农业园区,重点培育集体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8个,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大户)258个。

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片内共有一禾喜喜、三联、久保田等农机合作社21家,可提供代耕代种、代育代插、代收代储等社会化服务。每年举办一次农机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示范片内,巴城镇农地股份专业合作联社通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验收,以点带面,走出一条“基地+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农事服务之路。


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耕地轮作制度和稻田综合种养试点为契机,借助江苏省产业技术体系、苏州和昆山科技项目等平台,集成与推广“稻鸭共作”+“草鹅共作”周年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与稻肥(油)周年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

近几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推动下,集成与示范一批中高端稻米生产技术与模式。

国庆稻+油菜(绿肥)周年生产模式

南粳46+稻肥周年生产模式开发有机米

毯苗机插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

毯苗机插水稻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

接下来,市农业部门将继续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加深产前、产中、产后联系,延长稻米产业链,持续提升稻米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来源 | 昆山农业农村
责任编辑 | 沈 莹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213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