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父辈足迹,昆山医生在帕米尔高原续写家族援疆情!

01月05日 10:26

近日,在相距万里的帕米尔高原,73岁的维族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女患者阿依汗在“鬼门关”逃过一劫。5天来,在新疆阿图什市人民医院里,阿依汗气短、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出现肺性脑病症状,随时会危及生命。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昆山第四批援疆医生黄建带领团队成员,成功为阿依汗完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帮助患者转危为安。

黄建是昆山第四批援疆医生中唯一的重症医生,援疆对他而言,有着一种特殊情怀。他父母亲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援疆人,黄建从小在新疆出生长大,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从医,2004年进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一名随时为病人与死神搏斗的重症医生。

在昆山工作的17年间,黄建见证了“中国最强县”经济的腾飞,也见证了昆山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然而“行万里路”后,已近退休年龄的他又经常惦记着新疆那片土地和那里的人民,希望把自己这些年的所学所得回报家乡人民。抓住第四批医疗援疆的机会,黄建以另一种独特的身份重回故里,追寻父辈的足迹,续写家族援疆情。

眼下,阿图什的气温已接近零下10°C。担任阿图什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的黄建和医疗队员不顾严寒,每周驱车600余公里,定时前往哈拉峻乡、吐古买提乡、格达良乡等阿图什市最远的几个乡镇卫生院、巴扎(集市)开展巡诊义诊,把健康送到农牧民身边,让农牧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昆山援疆专家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巡诊期间,黄建积极参与团队诊疗,与同事会诊疑难病例;深入当地卫生院病房开展教学查房,详细询问住院患者情况,仔细对重症患者查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为基层医生讲授疾病的诊断依据、病例特点、治疗原则要点。


在哈拉峻乡卫生院住院病房,一位70多岁柯尔克孜族大爷已反复咳喘10余年,近来病情加重,且治疗效果不明显。黄建仔细听诊、查看医技检查报告,对诊断、吸氧流量和用药提出调整意见,帮助患者咳出大量黄脓痰,使其咳喘症状得到大大改善,让柯尔克孜族大爷感动地竖起大拇指!

对于重症医学科收住的患者,黄建要求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在科室群上传送病情信息,并及时根据患者病情,为大家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及护理重点。不论多晚,他都会耐心回复;不论什么时间遇到突发事件,他总是随叫随到;不论多累,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身边。


科室年轻医生和护士经常问他:这么拼不累吗?黄建总是说,自己年龄大了不需要太多睡眠,科室有需要抢救的重病人一定要通知他。


“他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朴实、踏实,同时又能在他身上感受到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和一种强大的力量。”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在奉献中忘我,用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为祖国的援疆事业倾注最大的力量。

来源 |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订阅号

责任编辑 | 沈莹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