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走了,“红榜”来了!昆山推出政府采购社会评价“红榜”制
在昆山市人民政府网进行一周的公示后,12月30日,《昆山市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红榜”》名单发布,15家规范化、专业化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榜上有名。这是昆山按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取消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审批制后,首次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采用社会评价“红榜”制。
近三年来,仅昆山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单笔30万元以上的服务类、物质类采购,平均每年总量超33亿元。这些采购,全部由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具体执行。
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准入门槛,2014年前,我国采取的是资格审批制。财政部门直接进行资格审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在相关地区开展业务。
为促进公平竞争,2014年,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审批制被列入“放管服”改革名录取消。
准入门槛的降低,带来了进入该行业的机构大规模增加。截止到2021年12月30日,昆山备案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达132家,同比增加了40家。
“政府采购代理是一个政策性、专业度很高的行业。以昆山为例,去年全市涉及的政府采购数量有1000多件,每一件都有具体的政策规定。大量的新机构进来后,出现了只重视采购招投标流程,而对政策了解不透的情况,为行业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科科长王孙李说。
2020年9月,昆山巴城镇委托一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对一批水利设施的排水管网检测项目进行对外采购。按照财政部规定,应该在所有参与竞标的企业中,选择报价最低的投标价格,作为给竞标企业打分的基准价。但由于代理机构不熟悉这项政策,自作主张把所有竞标企业报价的平均数作为基准价,导致了此次采购无法开标。
“‘放管服’的完整含义既包括‘放开竞争’,也包括‘创新监管’和‘创新服务’。”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昆山决定在对“放管服”涉及企业的监管引入社会评价,在综合考量代理机构的基本业绩、人员、企业管理、日常投诉、企业荣誉等情况基础上,由采购方、竞标企业及监管方共同对代理机构进行评分,对15家分值最高的代理机构进行“红榜”公示,让它们起到“行业标杆、领跑者”作用。
本次公示名单中,苏州公正建设咨询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得分最高,公司负责人陈勃开心地说:“我们会更加自律,为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做好示范。”
融媒体记者 | 胡鹏
责任编辑 | 沈莹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8050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