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谋求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入佳境

12月26日 17:5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站上“十四五”的起点,即便最挑剔、最严苛的观察者也无法忽视昆山产业的创新升级。

倘若将时间光标再度拉长,将视角深入产业肌理中,种种变化更加令人信服。过去五年,昆山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数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集结成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随着更多资源、产业、人才涌向“星辰大海”,创新日益成为推进昆山高质量行稳致远的重要驱动力。


创新赋能,意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今年以来,昆山坚持以推动创新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以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全市产业基础不断巩固,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业环境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规上工业产值有望迈上1万亿元新台阶、进出口总额预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新项目批量收获,综合实力承压增强

制造业是昆山的立身之本,也是支撑昆山砥砺前行的基石。


10月29日,总投资超110亿元的立臻科技智能终端项目在巴城镇开工,全面达产后年产值超1000亿元。深耕昆山这片沃土,立讯集团以每年新增一座工厂的速度茁壮成长、做大做强。


12月24日,位于昆山高新区的迈胜质子医疗产业化基地正式建成启用,不仅首创集成化单室质子治疗系统,还填补了我国精准放疗领域技术空白,更实现了精准放疗设备技术自主可控。


追求科技的自立自强已深深融入企业血脉,在更高“海拔”上重新定义“昆山制造”。无论是走在质子行业最前沿的迈胜,还是谋求创新突破的立讯,他们都在朝着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迅速攀升,成为昆山创新驱动转型、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的生动缩影。


经历过转型阵痛期的昆山,对项目的认识更加深刻,不仅要盯其“数”,更在于读其“质”。今年9月,总投资达516亿元的36个台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台资经济迈进更高更新领域;11月,总投资达980.6亿元的98个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为昆山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澎湃动力……随着新的项目批量“收获”,昆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了稳的根基。


由此可见,在巨大挑战中努力寻找新机遇,昆山对资本、项目、人才的吸引力没有减弱,反而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空间。过去五年,昆山成功引进中科可控、三一、迈胜、立讯、星巴克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实际使用外资达44.6亿美元。


在结构调整和转型中,昆山积蓄起强劲势能,综合实力连续17年保持全国百强县首位,地区生产总值向5000亿元阔步迈进。


新产业强势发力,结构调整持续优化

昆山对创新追求孜孜不倦,家在昆山的企业亦是如此。


不久前,华天科技带着最新成果奔赴北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收入囊中。“先进封装技术是半导体性能提升的关键,我们在这一技术‘无人区’拓荒10余年,期待能换取整个行业的繁花似锦。”华天科技深知这项关键技术对贯通产业的重要性。


核心技术一旦“自主可控”,产业回报便“纷至沓来”。昆山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从上游IC设计研发、晶圆制造到下游封装测试的产业链。比如,中科可控智能化生产线建成启用,“SUMA 苏梦”品牌服务器投产下线,年内实现产值超30亿元。


再次来到位于昆山高新区的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这里已构建起了“从研发到行业,从产业到地方”的协同式创新架构。董事长聂华介绍,随着智能化生产线的建成启用,复杂的制造工艺变得“聪明”起来;装配车间里,每90秒即可组装一台整机产品,在线检测率、自动数据采集率均实现100%。


强势发力新兴产业,增强产业自信是前提。昆山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追高逐新,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份额逐年加大。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至50%。


“技术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发展没有速成捷径,新兴产业发展更需要持续不断地浇灌和培育,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一流创新生态。因此,昆山强势发力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形成多链深度融合、多链同频共振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新经济拔节速长,竞争优势全面重塑

产业拔节的速度和长成的高度,彰显了产业土壤的肥沃。


今年6月,“泽璟制药”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首单出库发向上海,首月实现销售额4200多万元。“昆山最震撼的不是其庞大的经济总量,而是在创新上的高瞻远瞩和提早布局。”正如泽璟制药董事长盛泽林所说,谁抓住了新机遇,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对昆山而言,创新升级是个老话题,却始终在追求“老题新解”,可贵之处在于,昆山做了很多“跳一跳、够得着”的事情。


12月18日,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启动前期工作座谈会在昆山召开,王成善院士团队领衔,将致力于以地球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固体地球科学全领域知识体系与知识图谱,在地球物质演化、生命演化、地理演化、气候演化等科学问题方面谋求更大突破,推动创新向更高领域攀登。


“乔木”参天的背后,是“灌木”茁壮、“苗木”葱郁。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的花桥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企业270多家,年产值超500亿元,多种数字经济的新业态并存。这些成果得益于昆山持续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厂门、输出服务”。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启动实施“智改数转”项目超1000个,其中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类项目500多个,年度投资超百亿元。


创新,正在为新赛道的昆山源源不断输送最强驱动力。得益于此,越来越多高端创新要素、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团队等跃动的创新因子在昆山汇聚。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8.5万人,去年人才科创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18.26亿元。


时代大潮奔涌,机遇挑战并存。重塑竞争优势的昆山,创新源泉涌动,内生动力迸发,产业加速“大”转“强”、“大”转“新”。


(融媒体记者 史赛)

责任编辑: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