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水清岸绿,碧波荡漾!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的一首《书湖阴先生壁》让人们对江南水乡的美景无限向往,而生活在江南水乡昆山的市民则更能身临其境地感慨“优良水环境提升了幸福感”。
一直以来,昆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近年来,昆山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持续开展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景观绿化、完善配套等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让鹿城市民过上了绿水清风常相伴的诗意生活。
美丽河湖建设
让水清岸绿成为常态
洪双溇地处陆杨老镇区,整治前,这里的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雨污混流现象严重,导致河道生态遭到破坏,水体常年黑臭。为此,周市镇投入近2000万元,采用“生态湿地”工艺,通过“控污+生态工程”对河道及岸线环境进行全面治理。目前,该河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IV类水标准。
水环境治理,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在改善水质的同时,周市镇还拆除了洪双溇河道周围违法建设,并修建木栈道,打造休闲空间,使河道及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提升,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现在这里风景特别好,我们每天都会来这里锻炼散步。”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纪先生满意地说。
从“煞风景”到“靓风景”,洪双溇的“涅槃重生”成为周市镇乃至全市水环境治理的生动缩影。据悉,“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水十条”要求,强力推进国省考断面达标整治和194条重点河道水岸系统治理,实施太湖流域治理、国省考断面达标整治项目达511个,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实现稳定达标,河流断面优III比例持续保持100%。
保护饮用水源地
让市民喝上干净放心水
漫步在傀儡湖畔,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彷佛走进了一座生态公园。沿湖22公里长、50米宽的防护林带就像是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让我市一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傀儡湖成为水清岸绿的世外桃源。
饮用水是百姓的基本“生命线”。据介绍,全湖面积达6.73平方公里的傀儡湖,蓄水量约2200万立方米,约占全市原水总量的40%,这里的水源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Ⅲ类水标准,且大部分时间都能优于Ⅲ类水标准。
为了让市民喝上干净放心水,昆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水源地建设保护作为事关城市发展和百姓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水源地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并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体系。从2002年起,我市开始全面实施傀儡湖水源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在傀儡湖周边200米范围内建立封闭隔离带、修筑钢板网围墙、修建防护围栏等一系列措施将傀儡湖“绝缘”保护。“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24小时在线监测原水水质,并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与院校深入合作,实现从‘粗放保护’到‘科学治湖’的跨越。每年邀请专家进行生物观测,不定期对湖中生物链进行人工干预,以此达到生态平衡。”从水草变化到鱼类群落,目前,傀儡湖的研究项目已有12个。
建设污水处理厂
让如诗美景融入日常生活
“看!”步入刚完工的吴淞江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现场,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基建科科长高丹竹随手一指,目之所及处,各道净水工序设备正加紧马力为昆山治污水、造碧水。“闻!”高丹竹示意大家闭眼,“有这淡淡的消毒水味,说明进厂的生活污水已处理完毕,能够满足排放标准,直接排入吴淞江了。”
今年11月,吴淞江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如期建成后,该处理厂的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补齐了我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在高质量收集处理高新区、张浦南港区域污水的同时,确保周边市政污水管网持续低水位运行。
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是治水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昆山市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污水处理能力达100万吨/天;全市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22套、完成区镇控源截污工程1321项。城乡黑臭水体全面剿灭,劣V类河道基本消除,建成生态美丽河湖80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生态画卷正在铺展开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巩固。
(融媒体记者 丁燕 张骏申)
责任编辑:庄哲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917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