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昆山的美,不仅美在风景,更美在平安和谐。12月15日,昆山获评“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

多年来,昆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平安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严格落实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研究部署、推动落实、督导问效,将平安建设纳入全市党的建设考核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全面推动更高水平平安昆山建设。
平安昆山建设硕果累累: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等工作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无黑”城市创建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17%,位列苏州大市范围第一,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三五”期间五年连升……

创新治理,构建平安共同体
网格化既是我市基层治理的“主心骨”,群众幸福生活的“源头水”,也是我市顺应社会结构新变化、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关键之举。
早在多年前,昆山就把网格化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抓手,构建了覆盖市域的网格化治理体系。
我市在划分1654个综合网格、494个专属网格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网格+党建”“网格+警格”等一系列社会治理新形态,探索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资源在网格内联用、问题在网格内联治、服务在网格内联动。

△“网格+党建”双网融合

△张浦镇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
今年4月28日,昆山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打造‘红管先锋’引领基层治理”获评2021年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全国仅10个项目获此殊荣,这也是今年全省唯一获评的最佳案例。

该创新项目把党的领导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建立起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的“四位一体”架构,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成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着力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金谷园“红管先锋”驿站

△社区工作者服务辖区居民
自“红管先锋”项目实施以来,昆山通过:
■ 深化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夯实了“凝聚资源、抓取资源、变现资源”的管理基础;
■ 深化行业党建机制,夯实了“规范物业行业、强化物业党建、提升物管水平”的服务基础;
■ 深化党员管理机制,夯实了“党员带头、支部行动、志愿参与”的攻坚基础;
■ 深化“五方议事”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夯实了“倾听民愿、集中民智、化解民忧”的自治基础,基本实现“组织红、引领强,物业红、服务强,党员红、攻坚强,居民红、自治强”的“四红四强”工作目标,有力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

△“党那里”党群服务点

△社区“大党委”党建联盟成立
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我市还积极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模式,在技术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三方加持下,迸发出强大的基层治理力量。以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例,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服务管理居家隔离人员3556人,采集核查实有人口925万余人次、实有房屋509万余套次,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率先落地全省“一码通”试点工程,创新建设“鹿路通”数字政府统一移动端载体,高标准打造“便民服务总入口、城市治理新场景、常态化疫情防控工具箱”,目前已拥有注册用户超360万,提供便民服务应用功能超150项。

△防疫督查队进行疫情防控宣传

△人口普查工作人员对采集来的人口信息进行核对和录入
联动治理,治出精细化样板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和谐、群众满意”是我市平安创建的不懈追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工作规则,统筹协调政法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治理力量,全面深化基层、行业、系统平安创建,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全面推动我市向更高层级的平安建设迈进。
政法系统紧紧围绕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重大安保维稳任务为主线。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等“四项机制”,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实施“鲲鹏计划”和大数据“蓝海战略”,率先打造全国县级公安首条公共安全专用环网,并建设联网视频监控,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联网视频监控
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这一全国性重大社会治理难题,我市高位统筹推进专项打防治理行动,高标构建全民心防宣传、全程预警劝阻、全链快速打击、全域行业治理的反诈创安“四全”实战体系,电信网络诈骗警情率先迎来同环比“双下降”拐点。
■ “昆山之路”发源地“网红桥”、企业树状宣防架构、区镇核心区一条街宣防阵地等一批特色做法享誉全国;
■ 打防治理措施成效受到国务院联席办督导组充分肯定;
■ 省委政法委在昆召开现场推进会介绍昆山有关经验做法;
■ 近期全国人大法工委在昆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立法征询,新华社、“学习强国”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国务院专项督导小组组来昆督导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

△省委政法委在昆召开现场推进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昆山作为重要的基层立法征询点,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立法征询,新华社跟进开展直播报道
作为全国第二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单位之一,昆山市人大常委会自去年挂牌以来,共参与27部法律草案立法征询任务,开展立法意见征询120多次,征求群众10000多人次,提出意见建议1200余条,已有86条被国家法律认可吸收……在昆各级人大代表、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等参与立法联系工作的热情日益高涨。
此外,“平安指数”发布机制、“公众评判庭”化解矛盾纠纷模式、“律所共建”工作等一批创新工作机制模式,也在不断为打造县域社会治理“昆山样板”赋能增效。

△市人大常委会在西湾社区召开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立法联系社区群众座谈会

△“公众评判庭”
精准治理,打好综治“组合拳”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秩序良好的重要体现,是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重要保障。昆山全力破解安全监管难题,努力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性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大幅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加快提升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精准破解群租厂房治理难题,我市创新整治模式,打出“蓝盾护航+群租厂房综合治理+列规增收+工业区改造”组合拳,制订“整治整改—规范提升—小微标准化推进”工作路径,着力解决群租厂房生产经营“历史欠账”,并在全省推广。


△“彩之源”厂区整治前后对比
今年,昆山开发区创新实施《昆山开发区企业安全生产产业链集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首批选取12家试点龙头企业,发力构筑产业链企业安全责任共担、安全管理共抓、安全生产共建的共同体,以集群方式共同撑起安全生产“一把伞”,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企业整体安全度。


△11月17日,昆山开发区组织12家试点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召开现场推进会
为响应国家智慧园区建设规范和江苏省化工园区整治要求,同时满足自身转型发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千灯精细化工园区启动了新一轮智慧园区建设,打造了集智慧安监、智慧应急、预警报警中心等于一体的智慧园区平台,形成综合信息管控服务平台……一批批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实现了隐患“减量”、产出“增量”,也进一步推进了昆山综合性、全方位、系统性城市安全发展体系的构建。

△千灯精细化工园区智慧园区平台
此外,在平安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还向“数字”要“引擎”:
启动首批53个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累计打造省级示范智能车间83个、苏州市级示范智能车间85个;
建设昆山城市大脑安全管控指挥中心,做到风险隐患实时感知、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工作指令精准落地;
建设智慧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全市1.8万公里地下管线数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
成立瑾晖城市建设工作室,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区域内岩土勘查数字化系统建设为我市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营造了良好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今年3月,纬创集团昆山工厂获评“灯塔工厂”

△昆山城市大脑安全管控指挥中心

△昆山市智慧管线信息管理平台
(融媒体记者 巫晓亮 制图 潘琳)
责任编辑:沈莹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8663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