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海关“制度+科技”双轮驱动助推咖啡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粒粒咖啡豆,漂洋过海进入昆山,加速撑起昆山千亿级咖啡全产业链。记者从南京海关所属昆山海关获悉,今年1-11月,昆山进口咖啡豆验放达425批次,共计5218.26吨,货值1.09亿元,验放批次、货物重量、货值三项数据分别同比上升187%、287%和371%。
自去年3月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以来,昆山海关以“制度+科技”双轮驱动,赋能综保区咖啡产品检验监管,助力昆山打造集“物流分拨、平台交易、研发制造、品牌销售”为一体的咖啡全产业链基地。 昆山海关第一时间成立服务千亿咖啡产业项目工作专班,涵盖食品检验、植物检疫、保税监管、通关放行等领域专业人才,全面对接星巴克咖啡产业园等有关重大项目,跟进解决企业在质量控制、区内优惠政策、通关流程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协调总关主管处室调研、组织关企专题答疑、政策解读、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完善产品溯源和自检自控体系,提升咖啡产品质量。目前,已集中解决星巴克、熠果国际和亿政咖啡等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产品包装、海关监管等方面的问题30余个,确保企业问题百分百“清零”。 在立足昆山咖啡产业发展实际和需求的基础上,昆山海关制订了咖啡检验检疫便利化监管改革方案,重点为进口咖啡检验检疫量身定制即检即放、一检分放、抽检立放的“三检三放”监管模式。目前,该监管模式已惠及昆山综保区所有咖啡进出口企业,90%的进口货物可以实现“随报随检”,出证时间压缩在1天以内。这促进了昆山综保区咖啡产业更好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市场新增长点、提升国际竞争新优势。
实现咖啡产业链的“双轮驱动”,除了相对完善的监管制度,科技助力同样不可或缺。在针对咖啡产业链的长期调研中,一些企业提出,希望探索产品分装、变更包装、内外销共线等新业态,更好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但这需要对咖啡产品及原料有严格的溯源体系,也给海关查检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昆山海关积极探索依托“智慧综保区”平台系统,建立咖啡进出区监控预警系统,设计智慧大厅咖啡产品进出信息模块,对咖啡产品入区时原产地证书和植物检疫证书数据、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进行系统管理,并逐步实现出入区数据的匹配、统计和追溯。 “相关要素信息纳入网络数据库后,构建起一条更换包装前后完整的追溯信息链,既有效释放了海关监管效能,又极大减轻了企业仓储管理压力。”昆山海关查检二科科长吴晓丰表示,将在咖啡产业监管方面不断探索“昆山经验”,助力地方发展外贸新动能。
(通讯员 于广蔚 曹荐 融媒体记者 巫晓亮)
责任编辑: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858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