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新局:立足长三角 走向全世界
近日,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列专列搭载100标箱、约700万美元货物在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启动开行。未来,一列列蜿蜒穿行的“钢铁巨龙”将把一体化示范区与亚欧大陆更好地衔接,有力促进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更加直接、更为深入地融入世界贸易格局,打造全球开放型经济集约发展的高端载体,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转型释放空间,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列顺利开行 张朋飞/摄
组织引领 精心调研筹划
今年年初,吴江辖区企业苏州璨宇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璨宇光电”)总经理王彦琳求助吴江海关,希望通过铁路运输解决全球疫情下运力不足的问题。为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南京海关所属吴江海关党委高度重视,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南京海关企业问题清零工作要求,成立中欧班列业务研究工作专班,开展多方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和沟通协调:查询并分析近年来吴江口岸中欧班列业务进出口数据,了解吴江地区铁路运输业务现状;建立中欧班列发展调研政关企微信工作群,开展中欧班列业务发展问卷调研,线上问卷与线下座谈双管齐下,问诊问题和难点;积极与吴江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和中欧班列平台企业对接,加强沟通协调,为企业争取更多便利政策。
多措并举 强化工作力量
吴江海关综合业务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让党员和党支部成为推动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列首发的“火车头”,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为中欧班列的顺利首发保驾护航。
▲吴江海关结合“心桥工作室”党日活动听取企业意见 戴宇婷/摄
为进一步简化中欧班列进出口转关手续,提升通关效率,吴江海关联合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设立了“中欧班列申报专窗”和“异常数据处置专窗”,并通过应用电子运抵报告、“掌上物流”系统、电子车牌自动识别等科技手段提升现场监管效能,实现了运抵报告自动触发、报关单自动放行、转关单自动审核,通关时长进一步降低20%。
针对企业集装箱短缺难题,该关积极联系上级部门,提供信息系统支持满足企业货物“集拼”需求,2021年1—9月,“集拼”发运近10000箱,惠及长三角地区逾千家企业。
顺利开行 迎来高光时刻
“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列的开行,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璨宇光电负责人说,通过中欧班列,从苏州到中欧地区运输时间最快可以压缩到20天左右,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2,运输价格是空运的1/5,为公司向欧洲出口货物提供了新的物流选择。
▲吴江海关关员在中欧班列专窗办理业务 戴宇婷/摄
“入驻我们产业园的企业,每个月通过中欧班列发出约40个货柜的货物,每年外销货物的货值达到1亿美元。”苏州必创电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列开行后,不但丰富了物流渠道,还能辐射长三角地区,加强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要素流通,带来新的商机。
未来可期 构筑改革高地
目前,正值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两周年之际,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列的诞生,正是一系列创新和改革的成果。
▲璨宇光电首次通过中欧班列整列将货物发往欧洲 戴宇婷/摄
吴江海关中欧班列业务研究工作专班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不断开展中欧班列吴江专列可行性分析、吴江虚拟铁路港建设方案征求意见会等一系列调研活动。最终,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列项目被写入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计划。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列的开行,为一体化示范区寻找到了一条潜力无限且具开放性的发展道路。
接下来,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海关将以中欧班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专列开通为新起点,加快建立健全相关协调机制,尽快实现示范区中欧班列货物集中报关、统一查验、统筹装箱、一次发运,推动示范区进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助力一体化示范区打造成为改革创新的新高地。(来源 中国海关)
责任编辑:沈莹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