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2.1万名教师携手“同成长”

12月12日 15:11

昆山中学徐永琴、马驰以及花桥中心小学校孙小冬获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正仪中心小学校周伟华入选2021年“苏教名家”培养对象,震川高级中学孙昌君获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近一段时间,昆山教师队伍建设捷报频传,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及评选活动中收获硕果,一批教师承担着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不少昆山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在全国各地交流推广。

近年来,昆山市全方位为教师发展赋能,造就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骨干教师。眼下,全市2.1万名教师正以“美好教育”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阔步前行。

一体化研训研修,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日前结束的昆山市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比武活动中,娄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管春华凭借《你是我心中最亮的星》一课获得初中组班会课第一名。“作为一名2016年入职的年轻教师,能获得这份荣誉,与市校两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密不可分。”管春华说。2018年入职市二中的青年教师高袁茜也有同样的感受。3年内,她在市校两级共同培养下,不仅实现了“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教有特色”的成长小目标,还带过毕业班,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收获了不少荣誉。

▲图上为管春华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全市教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更是保持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落户昆山市的新市民子女人数逐年递增,生源数量以平均每年2万人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师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近三年为例,昆山市共招聘新教师4151人,占全市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含备案制)总数的27.5%。

“如何快速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培养他们成为教学能手甚至业务骨干,这是昆山教育要完成的‘必答题’。”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昆山市教育部门认真实施青年教师“一二三”培养工程和“青篮工程”,扎实推进市校两级培养模式、区域教师发展研训研修一体化等教师培养工程,力求锻造一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高水平的人民教师队伍。

名师示范引领,赋能骨干教师专业发展

在柏庐实验小学数学组,每当有老师在参加竞赛、上公开课以及教科研上有困惑,大家都会去找副校长朱娴蓉进行探讨。作为昆山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一室)的一员,十多年来,朱娴蓉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中,不仅提升了专业水平,还先后获评昆山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等。据悉,像朱娴蓉一样得益于市校两级骨干教师赋能计划的老师还有不少,该校129名在编教师中,共有昆山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03名、苏州学科带头人7名、苏州市名教师1名,骨干教师占比达80%。

▲图上为朱娴蓉

市教育部门以名师工作室为重要平台,为教学一线工作者答疑解惑,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有教育科研能力的名牌教师。目前,全市共有3个江苏省名师工作室、17个苏州市名师工作室、25个昆山市名师工作室,覆盖全学段全学科,面向区域全体教师,开展七个方面内容的实践探索,各名师工作室一学年至少开展专题研训活动8次。此外,昆山市教育部门还紧跟上级部署,组织开展江苏省乡村教师骨干培育站专题研训活动,2017年至今分别负责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语文、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研训,并安排区域名特教师主持,成效显著。

教师轮岗交流,盘活城乡教育均衡一盘棋

花桥集善中学是全市公办初中里“打工人”子女比例最高的一所中学,借着昆山市重点学校结对薄弱校成立教育集团的东风,学校加入了葛江教育集团,也迎来了一批来自葛江中学的骨干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于洁便就是其中之一。她自掏腰包给学生提供“师生日记”本,用文字交流的方式,打开学生心扉,让他们爱上学习、快乐生活。亦师亦友的氛围不断激励着学生。上一届,于洁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昆山优秀班级”,高中升学率全校第一。如今这个班接手仅两个多月,成绩已从倒数第一提升到了前五名。其间,她还积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学校的青年教师,通过不定期一对一辅导、开设沙龙等形式,促使集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图上为于洁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对昆山教育人而言,这不是口号,而是掷地有声的行动。为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昆山市除了在办学经费、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等“硬实力”方面均衡发展外,还在师徒结对基础上,推行教师轮岗交流,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软实力”方面盘活城乡教育。市教育局还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建立健全集团内师资研训、交流互助机制,发挥优质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昆山教育也将逐步实现从“一个好”到“一片好”的目标,更意味着昆山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普惠公平、优质均衡、特色多样、创新发展的教育探索和实践向纵深迈进。(融媒体记者 丁 燕)

责任编辑: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