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为我撑起一片晴空 ——走近身边那些热爱生活的残疾人

12月01日 17:08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截至11月30日,昆山有持证残疾人19494位。命运关上了一扇门,他们便推开一扇窗。虽身有残疾,但他们依然热爱生活,努力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辛鸿铭:我的梦想是开一间面包坊

配料、搅拌、烘烤、包装……从准备材料到面包上架,辛鸿铭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如果不是与人交流时稍显“缓慢”,完全看不出他是爱德面包坊6名“特殊”员工之一。

今年23岁的辛鸿铭,幼儿时患脑水瘤导致术后智力受损。2018年,辛鸿铭从昆山爱心学校毕业后,进入昆山爱德面包坊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年12月和面包坊签订劳动合同。经过3年的努力,他已经成为一位合格的助理面包师。

真正值得尊敬的,永远是自食其力的人。辛鸿铭“笨鸟先飞”,每天早上都会准时来到面包坊,帮师傅准备好烘焙材料,接着把当天要上架的西点和面包摆放整齐。尽管每天都重复一样的动作,但他十分专注、从不敷衍。“来这儿之前,我没法工作,也没有收入。”辛鸿铭说,他懂得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减轻家人负担。在熟练完成面包和蛋糕的按比例配方、面团整形、出售登记等工作之外,辛鸿铭还经常为亭林善爱之家的智障人士进行简单的糕点制做培训。

“我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属于自己的面包店。”辛鸿铭说,他知道开店很难,但他不会放弃,他永远记得,自己将第一次制作成功的饼干送给妈妈时,妈妈脸上的笑容。

“在面包坊工作,让他更自信也更乐观了。”辛鸿铭妈妈告诉记者,现在的他,不再是不敢跟人交流的胆小鬼,不再觉得自己是妈妈的负担,面对顾客的肯定与好评,他的笑容很满足。

昆山爱德面包坊隶属爱德基金会,是一家为心智障碍者提供职业培训和庇护性就业的工作坊。面包坊自2018年开业至今,已服务17名残障学员。学员们在这里参与工作,享受有尊严、有意义的人生。

张建云、周明:你是我的双眼,我做你的双腿

“你从冰箱把青菜拿出来,放到水池前方的篮子里。”上午11点,在昆山市玉山镇红峰二村41幢,51岁的张建云坐在轮椅上“指挥”着丈夫做饭前准备。64岁的丈夫周明幼儿时期发烧导致双目失明,平时行动全靠妻子“指挥”。而张建云由于肢体残疾,双腿几乎无法行走,平时需要在丈夫帮助下才能移动。夫妻俩通过电台相识后,不离不弃,以残缺的身体,拼凑起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

“她很乐观,经常在家里唱歌。”提到妻子张建云,周明言语中透出丝丝甜蜜。周明说,2017年,他偶然间在收听电台节目《残疾人交朋友》时,被电波中传来的爽朗歌声所吸引。两人通过留言交换了联系方式,在通了7个月的电话后,爱情炽烈地到来。2017年12月,两人在昆山登记结婚。成家后,生活上的不便是难以想象的,但夫妇俩没有屈服。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日子甜蜜幸福。

我看不见,你是我的双眼,为我阅读世上风景;你走不动,我做你的双腿,为你丈量人间广阔。长期失明的周明练就了非凡的方向感,而张建云虽然不能行走,眼神却很好,经常能提前发现丈夫行走途中的阻碍。“尽管可能曲折一点,费劲一点,但两个人合起来能做到的事情就不叫困难。”张建云说,平时两个人每周出门一次,偶尔也会一起去逛街。周明拉着板车,自己为他指路。

因歌相识的夫妻俩,生活里自然也少不了歌声。只要闲下来,张建云就会唱歌给丈夫听,有时候他们还会在网上直播,一个人唱一个人跳。每次张建云唱歌时,周明都会安静地坐在一边,沉醉在充满力量的歌声中。他觉得,眼前这个女人也许并不完美,却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女人。

朱建明:我要用画笔描绘另一种完美

他是一位残疾人画家,虽不能长途跋涉登山临海,但笔下却有千山万壑。画人、画山、画水、画世界,绘画给他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在多彩的精神世界里畅游。他又是一名爱心志愿者,捐赠绘画作品,教授绘画技艺,赢得了众人尊重的同时又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更多残疾人——他就是昆山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市残疾人文艺爱好者协会会长朱建明。

幼年时的连续高烧,导致朱建明双腿严重残疾,一生与轮椅相伴。一次随心所欲的画画让他找到了生命之光。从画画中感受到快乐的朱建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练习绘画上。

“每次一幅画画完,放在桌上远远地看着,就感到非常开心。”朱建明说,由于行动不便,他只能伏在案板上靠胳膊的力量支撑身体来画画,每画一幅画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

2018年,朱建明在市残联支持下成立了昆山市残疾人文艺之家——艺宝馆,教授残疾人绘画技艺。“作为过来人,我明白残缺的身体所带来的不单是生理上的痛苦,更是心灵上的摧残。”朱建明说,是绘画让他感受到了世间的美,让他从黑暗中走了出来。他希望通过教授其他残疾人绘画,让他们感受到艺术和美带来的精神力量。

“我很庆幸自己能从事这个行业,用画笔来描绘另一种完美。”朱建明说。在他的带动下,艺宝馆的学员积极参与各类书画展和书画比赛。画展和比赛展出的不仅是学员的画作,更是他们不屈服于命运,努力创造自身价值的精神。(融媒体记者 翟玉标)

责任编辑:葛自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