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巴城】“点线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面铺开

水韵巴城 11月25日 14:41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巴城镇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突出靶向发力,在“点”上着力、“线”上延伸、“面”上覆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落地见效。


选准着力“点” 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把握“重点”,在学习上下功夫


党委中心组带头学,“学习小组”集中学,“阳澄讲堂”专题学,按照“三步学”策略,密织党史学习教育矩阵。目前,党委中心组已开展专题学习11次,各基层党组织开展研讨学习538次,撰写学习体会心得49篇。


紧扣“节点”,在活动上下功夫


围绕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等时间节点,深入开展“节日里的党史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瞻仰苏州革命博物馆等教育基地,不断丰富学习渠道、扩大宣传面、提高学习实效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书中走到心中。


挖掘“亮点”,在宣讲上下功夫


邀请苏州大学教授、昆山市委党校教授开展党史专题宣讲,为广大党员干部精神“补钙”;邀请“百姓名嘴”、离退休干部进村、社区进行宣讲,用生动鲜活的故事让党员干部听历史、谈体会、悟真理;各基层党组织书记以党课的形式开展主题宣讲,带领党员学党史。100余场全方位、多样化的宣讲活动,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走心。

抓住主导“线” 聚焦为群众办实事

惠民生,架牢基层工作“连接线”

大力推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列出民生实事清单,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成效巩固、“垃圾分类”督导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331”整治等行动。深化“行动支部”建设,采取走访调研、结对帮扶等形式持续推进党员先锋“十带头”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共走访慰问老人1580人次,入户走访重点人员672人次,开展心防、疫苗接种、垃圾分类上门走访宣传40000余次。


聚民心,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线”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推进“红管先锋”项目建设,促使支部和党员干部在基层党建、小区管理、服务群众中发挥引领作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开展巡河护水、文明城市建设、疫情防控等各类志愿活动200余场,团队志愿服务时长达18200小时,实实在在提升了基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促民乐,串起居民群众“幸福线”


瞄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开设“实践课堂”,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列出一系列民生实事清单,落实跟踪督导措施。截至目前,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0余次,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增加覆盖“面”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贴近群众,宣传更“全面”


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展板、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党史学习教育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利用水韵巴城“乡村大喇叭”,创新开设“党史领学”广播专栏,邀请各级党组织书记上党课。200多个广播点位定时播送学习党史、宣传党史内容,打造无接触、全覆盖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构建网络学习新高地。“水韵巴城”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红色印记”栏目,刊发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优秀视频,展示党史学习教育动态。开展“红色电影周周看”主题活动,精选《守岛人》《童年周恩来》等红色经典电影作为点播“菜单”,各村、社区已组织开展观影活动58场。


实境课堂,学习有“画面”


充分利用巴城革命建设史迹陈列室、大凤湾战斗纪念馆、巴城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昆韵曲红”等教育基地和党群服务点,开展实境教育,铭记革命先烈事迹,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触角延伸。建成昆山市首个24小时党员综合性活动阵地“纸间·湖畔书社”,让党员在读书中汲取力量,在学习中锤炼党性。依托巴城丰富的文化土壤,借助昆曲、民歌、书法工作室等乡土人才工作室,引进昆曲党课、举办“百人共书、共绘百米长卷”活动、开展文化演出,积极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引导党员群众深入了解党的历史,搭建党史学习教育桥梁。


比学赶超,开创新“局面”


坚持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主力平台,“线上”开展党史交流学习、知识答题,引导党员干部每日一学、学有所获;线下开展“建党百年党史知识竞赛”“我心向党,红色征程”定向越野赛,线上线下齐发力,引导党员“亮”出成绩;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以党员先锋模范事迹为线索,形成比学赶超、奋勇当先的良好局面。

来源:党群工作局

编辑:邹琴

审核:朱一韵  吴叶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