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守护,为了多样的精彩
位于花桥经济开发区北部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沟渠纵横、河网密布,湿地类型十分丰富。每年10月底开始,从北方飞来越冬的候鸟陆续来这里“落户”,很多都要待到来年3月。
近年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积极开展水鸟栖息地恢复、构建生态廊道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作,有效扩大了栖息地面积,提升了水环境质量,为园内生物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规划“生态留白” 国家级湿地公园应运而生
眼下,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万顷良田水稻收割已进入尾声,前来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每逢周末,花桥及周边市民、游客都喜欢来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亲近自然。
很难想象这样一片生态休闲之地,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乡村转变而来。15年前,随着省级开发区的设立,花桥开始新一轮大发展大建设,秉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花桥决定将天福村及周边8平方公里土地保护起来。正是规划时的“生态留白”才“长”出了如今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让市民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有了更深理解。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共有700多亩湿地,8个水塘占地140亩,水稻田270亩,剩下的全是野蛮生长的原生态草地。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管理部副部长戴小华告诉记者,在规划初期,这里原本计划用作耕地,但一次偶然发现改变了一切。“当时,我们在天福偶然发现了5只短耳鸮,也是苏州大市范围内首次发现这么大的集群。短耳鸮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会把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耕地、湿地都归属于它的‘领地’。”戴小华说,考虑到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处于候鸟迁徙带附近,经常有各种迁徙鸟类路过。但由于缺少合适的环境,难以留住这些候鸟,于是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决定重新规划这片荒芜地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从耕地到湿地的华丽转身,不仅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也成为了昆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践行“两山”理论的的生动样本。
“稀客”成“常客” 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这就是当时第一次发现短耳鸮留下的影像资料,现在类似的照片我们已经有很多,它们现在几乎年年都来。”戴小华拿着一叠老照片向记者娓娓道来。他说,这些年来,在推动生态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上,天福一直不遗余力,系统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作,对各类自然生态要素进行保护和修复,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
不断优化的湿地环境也让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越来越好。根据一年一度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调查报告》显示,无论是鸳鸯、小鸦鹃、鹗、凤头蜂鹰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是黄胸鹀、田鹀、日本鹌鹑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以及花脸鸭、针尾鸭、彩鹬、美洲绿翅鸭等罕见鸟类,都从“稀客”变成了“常客”。“我们在每年的观测中也会发现一些新面孔,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天福的生态环境正持续向好。”戴小华说,去年底,鸟类调查人员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定期调查过程中发现并记录到新品种:美洲绿翅鸭及斑姬啄木鸟。其中,美洲绿翅鸭在国内鲜有记录,此前仅在上海、北戴河、汕头、香港及台湾有零星记录,此次发现系江苏省首次。
截至目前,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内观察到的鸟类已从此前的53种增加至209种,其中部分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且公园单位面积鸟种数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
共护一方水土 “天福案例”成全球典范
今年10月中旬,《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一时间,“生物多样性”成为全国热词。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昆山经验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尤其是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实施的《太湖流域700亩农田停留全中国10%的鸟种》项目,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成为苏州唯一入选案例,在湿地类型中全国仅4例入选。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内水系蜿蜒曲折,生物种群丰富。为给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对每个水塘水位都作了严格控制。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有两个水塘长期水位保持在10厘米以下,这些水塘为一些鸻鹬类水鸟栖息提供了适宜环境。同时,几个水位从10厘米到30厘米不等的水塘,则为腿较长的鹭鸟类水鸟营造了温馨的“家”。到了冬季,园内所有水塘只要上满水,就可以让一些雁鸭类游禽栖息。
同样的美好还在农田中上演。由于天福每年只种植一季水稻,且全程不打农药不施肥,冬季水稻田灌满水,又成了鸟类嬉戏的乐园,同时也实现了人与候鸟共享稻田的生态体系,不仅缓解了保护地面积不足的问题,还能抑制杂草及越冬昆虫生长。此外,鸟类排泄物也增加了土壤肥力,减低了农药化肥施用,提升了稻米质量和安全,使农业与湿地更和谐。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为如何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让有限的保护面积内增加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容量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融媒体记者 丁燕 顾洁 袁新宇)
责任编辑:庄哲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256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