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土地集约利用受省级通报表扬!

11月09日 15:32

日前,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关于2021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情况的通报,我市下辖的3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均取得优异成绩。

为深入落实节约集约用地主战略,推动全省各类产业园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了全省产业园用地情况总调查和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此次全省参与评价的194个开发区中,昆山综合保税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排名第1。

从开发区功能细分来看,55个国家级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昆山综合保税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排名分别是第1、第6和第15;32个省级(含筹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中,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排名第1。

土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节约集约用地是提高资源承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多年来,我市一直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秉着“锁定总量、严控增量、落实减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极大提升了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益,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5.3%的外资,创造了全国2%的进出口额,集聚了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8900多个外资项目。

昆山综合保税区

总面积5.75平方公里的昆山综合保税区,是国内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通关最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全国首个封关运作的昆山出口加工区转型而成的综合保税区。

通过一方面严格执行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积极推动存量用地挖潜,另一方面提高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和企业良好发展的“双赢”之路。2020年,昆山综合保税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和地均税收分别是24155万元/公顷、1370万元/公顷。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创了多个全省乃至全国第一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成为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县级自费开发区,开创了县级自费开发区进入国家开发区序列先例,引进了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创建了全省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虽然批准范围仅10平方公里,但管辖范围达189平方公里。

建区以来,在开发方针上,坚持科学规划原则,注重长远利益;在开发步骤上,注重实效,实行滚动开发、逐步延伸,根据区域发展战略,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不断优化项目用地结构,对入区项目实行定性、定量用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综合园区,吸引了欧美、日韩、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此投资,其中以台商投资最为密集,有20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土地管理绩效和用地效益均相对较高,批准范围内土地闲置率为0,2020年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和地均税收较2017年分别增加67%和69%。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昆山高新区是国内县级市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被列为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批准范围7.86平方公里,管辖范围达118平方公里。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环保发展、绿色发展为理念,积极探索更多的土地盘活方式,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批准范围内土地闲置率为0,2020年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和地均税收较2017年分别增加54%和62%。

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

作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也是我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凭借着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上海,接受上海辐射,区域批准面积4.13平方公里,实际管理范围50.1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上海连通效应的提升,区域内增加了大量的人口。按照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发展思路,花桥经济开发区坚持规划引领,引导人口、产业和城市“集中集聚集约”布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在全省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中已连续多年排名第一。2020年,花桥经济开发区批准范围内地均税收和人口密度较2017年分别增长59%和5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体系包含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效益3个目标,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利用强度、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5个子目标,涉及土地开发率、供应率、建成率、工业用地率、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及土地闲置率等11个具体指标。

(来源 昆山自然资源和规划)

责任编辑:沈莹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7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