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江苏欲打造“苏适养老”品牌

10月15日 11:06

10月13日,《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发布,1850万老年人将享受更多高质量养老配套服务。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着力破解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养老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努力让广大老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推进“原居养老”

“未来5年,我省将立足机构支撑社区、社区支撑家庭,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不离开居住环境、不缺少亲情陪伴、不改变生活习惯的‘原居享老’服务。”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介绍称。

《规划》提出的“原居养老”模式,不是传统的在家养老,而是通过社区链接养老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等上门服务。目前“原居养老”已覆盖全省260余万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十四五”末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将达18%以上。

《规划》强调,要增强家庭养老功能支撑,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并鼓励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长期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护服务。南京试点的“喘息服务”、苏州创新的“夜间照护”模式正在逐步推开。“十四五”期间,江苏力争完成10万户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

江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和老年人口较多的省份,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50.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1.84%,较全国高出3.14个百分点。

“对老年人来说,晚年养老的生活质量,既关乎能否多活几岁,更关乎活得能否开心。”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向《国际金融报》表示,江苏“十四五”规划中新增了一项指标: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占比,5年后的目标是全省这一比例要达到18%左右。

徐浩平进一步分析,江苏现有1800多万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程度仅次于北京、上海。目前,并非所有老年人都能进养老院或生活在子女身边,多数老年人处于独自居家养老状态,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确实是雪里送炭。这也应当是全国所有老年人的共同期盼。

原居养老,对环境的适老化程度要求更高。《规划》明确,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要达100%。社区应将养老服务设施低偿或无偿用于普惠型养老服务。

“十三五”末全省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点1.82万个,街道日间照料中心589个,老年人助餐点7000余个。“十四五”末,全省将实现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此外,按照颐养住区建设运营标准,到“十四五”末,全省新建、改建颐养住区数量将不少于20个,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紧急援助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扩大产业规模

随着高龄老年人数量增多,老年人的带病率、失能率不断上升,全社会对生活照料、社会支持、康复护理、长期照护、老年医疗等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加。

针对江苏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达标率要达100%。

居家护理失能失智老人,如何减轻家庭负担?江苏省医疗保障局一级巡视员相伯伟表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省内已有8个设区市在试点,制度覆盖超过4000万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约21万人,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4万余张,基金支出近21亿元。江苏力争在“十四五”中后期全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农村老人面广量大,持续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解决农村地区失能、留守等特殊老年人养老问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每个涉农县(市、区)至少具备1所以失能(失智)、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机构。全省每个县(市、涉农区)应建成3所以上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徐浩平表示,展望“十四五”,除了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还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

“这种考虑符合中国的实际。居家养老还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养老机构也以嵌入在社区里面为好。”徐浩平说。

养老的钱谁来出、怎么出,备受关注。

“十三五”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42.2亿元,带动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30亿元以上,并将养老服务纳入省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预计“十四五”时期江苏新出生人口总数还将保持惯性降低,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并存,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对养老产业规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都提出更高要求。

《规划》提出,壮大银发经济产业规模,支持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发展一批养老服务行业龙头企业,并对形成一定连锁规模的给予财政奖补。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胡学同介绍,从产业规模上看,到“十四五”末全省老龄用品产业能达到5000亿元(全国约5万亿元)。老龄消费者对健康监测、家庭照护、慢病康养以及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需求将有大幅增长,相关产业发展有较大空间。目前江苏省已有40个产品入选国家推广目录,占全国的13.5%。

“要明确养老的责任怎么承担。政府直接承担保障责任的是基本养老服务,公办的养老机构主要还是负责兜底,国家会更加鼓励各种企业、社会组织等进入养老领域,医和养、康和养也要更好地结合。”徐浩平建议。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荣锦说,“十四五”时期,江苏将持续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新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发展成本可承担、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养老服务在增加就业方面也在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全省养老服务领域有望新增就业10万人,养老产业规模得到显著提升。(来源 长三角日报)

责任编辑: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6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