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三角这一区域合作格外值得期待
9月3日,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在上海正式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苏州市和嘉定区在前期合作基础上,签订了《江苏省苏州市上海市嘉定区高质量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嘉定区与昆山市、太仓市也签订了《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备忘签约》。
作为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省际毗邻区域深度合作组团,这已是三地共建协同创新核心圈的第二轮合作,展现出的合作图景令人期待。
1.共建协同创新核心圈
昆山、太仓、安亭三地相互毗邻,历史人文联系非常紧密。改革开放后,昆山、太仓依托临近上海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产业重镇。当年,昆山花桥曾喊出“不是上海,就在上海”的口号,太仓如今又提出“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文旅品牌,嘉昆太的紧密联系可见一斑。
▲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与上海市嘉定区携手正式宣布共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嘉定、昆山、太仓三地按照科学定位、协同发展、改革创新、开放融合、合作共赢的思路,在产业、科创、生态、民生等领域开展合作,成为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建设伊始,嘉昆太三地就对合作的主导方向有非常清晰的描述,提出了将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赢作为突破口,聚焦“规划同圈、科创同圈、产业同圈、交通同圈、生态同圈、民生同圈、探索党建联建”,着力打造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在第一轮合作中,三地明确了7大类15个具体的合作项目。包括举办嘉昆太科技博览会(分设三个会场)、建立三地科技创新共享机制、建立嘉昆太产业链创新联盟、设立嘉昆太科创产业园等。
经过3年的建设,嘉昆太三地的一系列合作平台、项目与工程相继落地,成效显著,如科创产业园落户太仓,核心园入驻项目超百个,累计总投资超400亿元。又如沪通铁路一期顺利开通,苏州s1号线和上海11号线成功对接4条跨省的公交线路启动运营。
▲沪通长江大桥
随着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相继印发,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也顺利纳入国家战略,此次新一轮合作协议的签订正是三地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的深入谋划。
2.超级组团催化巨量实践
众所周知,昆山、太仓和嘉定都是全国闻名的经济强市(区),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昆山和太仓的GDP分别为4250亿和1386亿,在全国县域GDP排名中,分别处于第一和第七位;嘉定2020年的GDP为2488亿,大致接近昆山和太仓的平均数。
如果将三地加总,GDP总量已经超过8000亿,在全国所有的设区市中可以排在第25位,高于国内许多省会城市。可以预测,到“十四五”期末,三地GDP肯定会超过一万亿,比肩所谓的“万亿俱乐部”水平。
在人口方面,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昆山、太仓、嘉定的常住人口分别为209万人、83万人和183万,三地人口总数为475万人。同时,到2025年,三地常住人口总规模也有望接近甚至超过500万人,达到国家城市规模分层中的特大城市规模。
所以,为什么我们对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合作抱有很高期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嘉昆太一体化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上位规划和政策的引导,更是基于高度发达的产业和高度集聚的人口而产生的实实在在的合作需要。
▲俯瞰上海嘉定区
与其他同类的区域合作示范地区相比,嘉昆太有自己的特色。三地具备的经济体量、产业基础、人口规模,一方面意味着站在更高的合作基础上,依托优质的产业和人才基础,可以协同向分工更复杂但价值更高的合作方向探索;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活动将更有力地倒逼跨省域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突破,毕竟没有什么比现实紧迫需求更能够催化改革创新。
从这个层面来看,嘉昆太地区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一个超级创新组团,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已经不是“要不要”或“何时要”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好如何“又快又好”推进落实。
因此,嘉昆太三地是我们国家县(区)域经济最强劲的组团代表,也非常有希望成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的最优示范之一。
3.嘉昆太值得期待的合作示范领域
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侧重体制机制创新相比,嘉昆太三地合作示范具有自身的特色,具备提供差异化实践经验的可行性,科技、产业、治理是三篇最具特色的文章。
科技创新合作
在2018年三地启动区域合作实践时,就将主题锁定在“协同创新”上,从三地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来判断,这样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
三地作为传统的制造强市(区),虽然在经济体量上有一定落差,但是都已经到了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从近几年在科技创新上的布局来看,三地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和研发设施,从而实现牵引产业升级,培育新兴领域,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
嘉定是上海科技创造中心的重要承载区,集聚了一大批高校院所和高新区也,仅中科院序列,就拥有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技术物理研究所、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嘉定)
昆山从“十一五”开始就强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集中力量打造的昆山工研院,已经成为推动昆山产业创新的主平台,在引进顶尖人才、打造创新平台、攻克核心技术、加速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
▲昆山工研院
太仓也不甘落后,近年引进了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在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也加强布局。
▲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
当然,作为三个县域单元,仅仅依托自身力量不但无法满足所有的产业创新需要,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新一轮合作中,可以看到三地围绕科技创新协同进行了深入谋划,提出了包括共同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推动双创券同队、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举措,真正让高能级的科技创新资源发挥出强大效益。
重点产业合作
嘉昆太三地同属制造强市(区),在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平板显示、新材料等领域的优势十分突出。在新一轮协同创新核心圈合作中,共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汽车产业是嘉昆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合作领域,在汽车产业链上,无论是传统汽车还能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从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各个环节在嘉昆太都能找到品质一流的企业。
当前,汽车产业本身正处在一个快速突破迭代的剧变期,这种变化对嘉昆太地区的影响比3年前的初次合作之时要更为明显。所以,此次三地提出携手打造智慧交通和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本身也是应对和引领变革的主动而为的举措。
嘉昆太汽车产业合作的核心主题是围绕汽车“新四化”(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比如,在产业链培育上,增强对总部型企业的吸引力,引导世界级企业设立亚太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鼓励汽车研发、金融等汽车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设立地区研发、销售等功能型总部,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再比如在智慧交通上,嘉定是国内首个发放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区域,而太仓市也在建设高标准智慧交通体系,未来三地将探索政策法律和技术标准创新突破,包括探索将无人驾驶测试道路覆盖到嘉昆太地区。
▲嘉定发放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政务服务合作
对于区域一体化来说,从国家层面到三省一市,再到嘉昆太地区,已经建立了很好的顶层设计。接下来,合作的效果归根结底需要从一个个企业的具体获益和一个个个人的切身感受来评判,为企业在三地投资布局创造更好的条件,为老百姓在三地生活流动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正如前文所说,相比其他一些区域合作示范,嘉昆太的特点是经济联系紧密、人文交往密切,三地的企业和老百姓有大量的跨省异地通办的需求。因此,在嘉昆太区域合作中,“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绝对不是一种象征性的举措,而是应当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基础设施来加以建设,让企业和来百姓的跨省政府服务能够“走得通”“办得快”。
在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的新一轮合作中,三地提出了将大力推进“跨省通办”,研究出台统一企业登记标准的实施意见,设立服务专窗,统一企业登记规范、办理流程、服务模式,拓展嘉昆太“异地代收代办”服务等举措。
有了明确的突破方向,再叠加大量跨省高频事项的反复试验优化,嘉昆太在“一网通办”实践中更有条件发现和探索打通长三角政务服务链条的堵点,实现互联互通。
4.结语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和都市圈建设来说,推动省域毗邻地区的合作是必须要突破的第一步,而这一步也恰恰是最艰难、最重要的一步。我们相信,依托嘉昆太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开拓精神,这一区域合作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成果。(来源 长三角一体化)
责任编辑: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6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