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一先】昆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锦溪镇长云村党总支委员陆青:走村串户,访民情解民忧
优秀党务工作者名片:
陆青,200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大学毕业。2014年10月进村工作以来,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队伍,经常带领党员走进村民家中,走到田间地头,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农民的愁盼,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田美、水美、村美、人更美。万千湖畔,在乡村振兴路上,锦溪镇长云村党总支委员、妇联主席陆青奔忙的脚步从未停歇。
2014年10月,陆青来到长云村工作,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长云村创新发展合作农场,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纯农业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转变角色,积极融入农村工作
初到长云村工作,陆青还是有点手足无措。村民们认为,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小囡不过是来走走过场、搞搞形式。但陆青在村党总支书记於家金的支持鼓励下,主动思考如何找到自身优势与基层工作的契合点。“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脚踏实地,做好充足准备,尽快进入农村工作状态,积极面对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陆青说。随后,她耐心请教村“两委”工作人员,查阅相关档案,加快了解村情,迅速调整心态进入工作角色。
在平时工作中,陆青时时、事事、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协助村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制作党建图版,建立党员活动室,组织党员学习培训。白天,她常常跟着村干部走村访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拜访老党员、老干部,虚心讨教农村工作经验;走访低保户,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晚上,她加班加点整理、完善各类档案资料,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和计划。
深入一线,与村民打成一片
每到农忙时节,陆青就主动走进长云村集体农场,和村民一起耕种收割、下田入塘,深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学方法、学技术、学经验,不仅学会了驾驶插秧机,熟悉了售粮流程,还学会了手插彩色秧苗。在集体农场生活时,她和村民同出同进,形影不离,有效了解到了很多村民的心声,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每年,为确保秋收顺利完成,长云村党总支以坚持标准化作业为前提,组织党员干部成立6支“秋收志愿者服务队”,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助农秋收第一线。6支队伍分工落实责任田块,实行“捆绑式”跟踪服务,围绕作业标准、农机安全、技术指导等工作,进行全天候跟踪服务,严把作业标准,提高秋收质量,解决种植户生产生活难题。
今年,长云村党总支启动推进“长云模式”二次创新,南农场突出“农业+科技”,引入植保无人机,提高作业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北农场突出“农业+旅游”,尝试稻田养蟹、养鸭模式,发展休闲农业,一南一北共同打造“长云稻香美育圩”。
不忘初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农忙间隙,陆青把“微党课”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通过王继才、黄秀文等典型事迹讲述大道理、用“土话”阐释新思想,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走入村民心中,让村民在劳作中收获理论、知晓政策、感受关怀。
几年前,一些村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问题较重,陆青和党员干部不停上门做工作,同时通过河道清淤、违建拆除、墙面粉刷、污水改造、绿化种植等,逐步提升村庄环境。“我们狠抓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加强生活垃圾集中资源化处理,同时转换成有机肥料滋养农作物,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还聘请老党员、老干部为村环境卫生监管员,常态化监管村内环境。”陆青说。
自去年接到抗疫任务后,陆青就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同村干部一起参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她用“书卷气”助力宣传,用“群众话”关怀村民,用“我可以”解群众难题,用“我是党员,疫情当前,我不上谁上”的劲头为年轻党员干部刻出一幅幅充满朝气、彰显党性光辉的“自画像”。 (融媒体记者 李艳)
责任编辑: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5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