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而不息,逐梦轨交时代

08月22日 18:19

2018年11月27日,昆山人民期盼已久、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苏州轨道交通S1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昆山城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这条西连苏州、东接上海通联纽带,将升级昆山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引领昆山驶向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时代。

2021年8月23日,轨交S1线开工建设1000天,对昆山而言,这是奋起拼搏的1000天,是飞速发展的1000天,是放飞梦想的1000天,是充满荣光的1000天。“轨道交通S1线××站”,每当经过沿线周边,看着围挡上标注的站名,听到从地下隐约传来的施工声,昆山人心中会会有无限的期待与感慨:就在我们脚下,苏州首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正加速推进,昆山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地铁时代。

全力推进,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妈妈,这到底在建什么呀?”在珠江路与前进路交叉口,一名小女孩指着马路中间的围挡,好奇地向妈妈发问。“叔叔们正在修地铁呢!”妈妈答道。“什么是地铁呀?”“地铁就是‘地下的高铁’,速度可快了,比爸爸的小汽车快多了!”“那以后我能坐它去上学吗?“当然可以,不光是上学,你还能坐它去苏州、上海玩呢……”

在小女孩的世界里,地铁就是比汽车更快的地下高铁,但她也许还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条“地下高铁”将给昆山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曾经的昆山,出门皆舟楫。1978年,境内公路里程不到70公里。从县城去周庄,早上六点半就要在正阳桥西的码头登船,五个小时后才能到达周庄南湖,如果要想在日落前赶回,只能在周庄停留半小时。而40年后的 2018年11月27日,轨交S1线开工,标志着昆山正式迈入“轨道交通时代”。

“建地铁就是建城市”。作为昆山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轨交S1线是空间布局、经济活动、市民生活的黏合剂,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昆山与上海、苏州间的“同城效应”,带动周边商务、商贸、会展、物流业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昆山正积极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规划中的“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都位于S1线沿线地区。无缝对接上海和苏州的轨交网络,有利于昆山更好地承接高端人才、资金、项目等溢出效应。轨交S1线还将构建昆山境内东西向客流快速通道,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效缓解市民交通出行压力,同时,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快城市化进程,引领昆山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境界。

众“智”成城,将施工影响降至最低

晚上7点,夜幕降临,城市夜生活开启,苏州轨道交通市域一号线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部长王健男的工作正式开始。

在轨交S1线鹿城路站,不同工种的建设者各司其职,紧张而忙碌。“你在上面盯着些,我先到地下看看。”从基坑开挖、结构施工、临边防护到盾构掘进、临时用电、消防安全,从地上到地下,再从地下到地上,王健男仔细巡视,严格查看施工中的每个细节。一圈巡检下来,他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在王健男眼中,轨道交通建设不仅要利民,施工还要便民。为了让市民生活和周围建筑不受施工影响,车站施工全部采取24小时轮班昼夜施工的方式。以铺轨为例,白天主要进行轨排的拼装、运输、铺设,夜间再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内部挖掘、外部协调、硬件提升、软件改善等保畅措施,则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轨交S1线途经许多重点建筑生态敏感区和居民密集区,沿线也是昆山市道路交通最为繁忙且复杂的区域,施工期间,原道路车道数和宽度不免被压缩,导致相关路段及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同程度地下降。对此,昆山市在消化吸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多次协调组织交警、交通、项目公司等相关单位开展专题论证,以“占一还一”“保障公交、人非出行”为目标,全面优化设计轨道沿线交通疏解方案,力争除全封闭施工的工段外,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至少保证机动车双向4车道,交通流量较小路段保证机动车双向2车道,机动车道与慢行交通之间设置隔离设施。相关单位还通过统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时序,优化提升轨道S1线周边交通疏解节点,持续完善交通节点、优化信号控制、完善信息公开等工作,在保障轨道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

精雕细琢,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自轨交S1线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全线对标国际一流建设标准,按照“一体化设计”“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原则,以“精”字当头,努力将S1线打造为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和技术运用双重创新的示范工程。

在轨交S1线白马泾路站,项目部采用世界先进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降噪技术,更好地保护轨交S1线周边的重点建筑生态敏感区。打个形象的比喻,正常的铺轨结构为钢轨铺在轨枕上,等于直接和地面接触,而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则是在道床内增加钢弹簧浮置板,列车从轨道上高速驶过,通过弹簧的压缩,减小振动幅度,进而降低噪声,相当于在轨道下方铺上一层“席梦思”,起到缓冲隔音的作用。

近日,轨交S1线陆家站至展览中心站区间完成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节约工期约70%。据悉,这是该项技术在苏州地区的首次运用。该施工技术利用小型盾构机横向掘进,除了具有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高、作业环境安全可控、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还能将施工工期缩短至个位数,代表了目前联络通道施工的最高水平。

渔家灯火站至阳澄湖南站的盾构区间,是苏州目前最长的盾构区间,单线长度近4公里,还下穿1.6公里的阳澄湖2级水源保护区,环保要求高、地层复杂、地下水丰富。施工方采用“巡查+保养+维修”的模式开展机电工作,盾构成功穿越1.6公里阳澄湖二级水源保护区。

九万里风鹏正举。随着一项项代表业界最高水准的施工技艺落地,轨交S1线不断擂起奋进鼓点,吹响冲锋号角。各方也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示范工程为己任,积极构建连通沪苏的经济、科创走廊,努力在推动同城化新征程上贡献新力量、书写新篇章。(融媒体记者 巫晓亮 陆恒)

责任编辑: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5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