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一先】构建城乡社区服务“昆山模式”——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昆山市社会组织党委
先进基层党组织名片:
2018年1月,昆山成立社会组织党委,牵头和协调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上下协同、经纬交织、一体推动”的社会组织大党建格局,为全市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新增16支志愿者队伍,新招募注册志愿者418人,开展便民志愿服务45场、服务居民2264人次,举办各类社区睦邻活动370场、惠及居民1万余人……近一年来,震川城市管理办事处在昆山市社会组织党委的专业支持下“收获”颇丰,辖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愈发成熟、系统。
2018年1月成立的市社会组织党委主要牵头和协调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近年来,市社会组织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政治同向、服务同心、工作同步的“三同工作法”,助推社会组织系统化发展、专业化服务;积极拓展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广度深度,助力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化、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主题论坛和特色项目展示交流;通过培训管理、团队孵化、技术支持等,打造一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创新治理模式 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上月中旬,市第七届公益创投活动第二年度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全市5个创投项目入围,计划投入60多万元资金,在老人、妇女、儿童服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提供更多优质专业服务,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楼道微自治,筑梦新时代”是非凡社会服务事业发展中心在深入调研居民需求后的参投项目,致力于挖掘楼道内的热心人,引导居民主体齐参与,通过楼道联动、楼道联建和楼道联创,共同打造文明城市新面貌。
目前,全市共有930家社会组织,在过去的六届创投活动中,为246个公益服务项目提供资助和团队能力建设。在市社会组织党委的引领下,这些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作用,结合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当前我市社会治理领域的实际情况,着力开展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垃圾分类四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构建服务生态圈 推动社区多元主体共治
“小区里的流浪猫终于有救助之策了。”不久前,青阳城市管理办事处司徒社区迎来了好消息,由昆山市乐仁公益发展中心链接外部资源建立了小区流浪猫救助群,并初步确立救助方案,目前已为辖区13只流浪猫进行了绝育手术,缓解了小区流浪猫泛滥问题。近一年来,通过乐仁公益发展中心精细化管理与服务,青阳城市管理办事处的社区综合治理服务有了更健全的协商议事机制,获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
这是市社会组织党委围绕自治、法治、德治,积极培育社区公益力量的一个缩影。除此以外,近年来,市社会组织党委还积极引导各社会组织在社区建立更多、更细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居民活动、议事、自治平台,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在内外资源整合、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培养、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等方面取得实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难题解决,巩固了社区治理成效,展现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社区自治”良性互动的友好生态。
支部在一线行动 加速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考虑到我们骨子里的土地情结,村里特地给我们划出一片地用来种菜,还能为村里的弱势群体献爱心,真的太贴心了。”说起村里的集体菜园,周市镇市北村的村民齐声点赞。今年以来,市北村村委会携手市乐仁公益发展中心将空留宅基地改造成菜园,通过组建菜巴运营种植管理志愿者团队和结对互助定期送菜探访团队,形成党群联动平台,拓展了亲子自然教育与农耕教育。
乡村振兴也是市社会组织党委引导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的一项内容,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积极推动构建优秀村民自治模式、优秀农村社区工作法,关注农村独居、空巢老人,将公益服务延伸到农村,实施乡村微治理项目。
“在行动一线建支部、让支部到一线行动,以实际行动增强政治功能。”市社会组织党委书记宋桂兰表示,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目前,我市共建立“社区治理”“养老服务”“儿童关爱”“教育培训”“企业服务”等8个行动支部,开展惠民服务活动,为形成昆山特色城乡社区服务社会化新模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社会组织力量。(融媒体记者 阮欣悦 钱月)
责任编辑: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5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