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农家书屋为乡村振兴“加油充电”

水韵巴城 07月21日 16:02

走进绰墩山村的农家书屋,一排排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迎面而来,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认真翻阅图书。农家书屋不仅是村民的“文化充电站”,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加油站”,巴城镇充分依托农家书屋这一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掀起了一股“家门口”的党史学习热潮。

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阵地”

近段时间,党史书籍正成为村民借阅的“香饽饽”,村民们聚集在农家书屋观看党史影片和阅读书籍,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感知建党百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巴城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农家书屋26个。依托农家书屋学习阵地,购置《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书籍,开展形式多样党史学习教育,为村民打开了一扇放眼世界的窗口,成为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的一个缩影。阳澄湖村开辟红色阅读角,匹配专门管理员、设置“红色书吧”,方便村民随时随心阅读。东岳村举办“红色经典•献礼百年”阅读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邀请老党员讲述心得体会,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

乡村振兴的“知识库”

乡村文明建设是支撑起社会文明的强大支柱。巴城镇凭借文化兴镇新理念、乡村振兴好经验,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作用,定期组织村民唱歌、观影、制作手工等活动,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依托农家书屋平台,巴城镇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童心向党颂祖国亲子阅读传家风”亲子阅读会、“最美家风评比”等活动,发挥“知识粮仓”的作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80岁高龄的老党员张全根说:“虽然我上了年纪,但学习还要坚持,初心一直在我心中,我要戴着老花镜每天坚持学习,保持思想不掉队。”农家书屋已成为村民读书看报、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致富路上的“助推器”

“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到书屋看书‘充电’的人越来越多了,许多村民每天都自发来到这里,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了解致富信息,学知识长见识。”说到巴城湖村农家书屋文化环境的改善,村民们纷纷称赞这里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巴城湖村的葡萄园和蟹市场是村内的两大致富载体,巴城湖村的村民表示,以前想看葡萄种植和大闸蟹养殖方面的书,还要专门到书店买,现在村里农家书屋藏书特别丰富,遇到种植养植难题就来找资料,非常方便。正是村里的农家书屋,让村民种植的葡萄产量高、大闸蟹质量好,每年都能卖个好价钱,农家书屋成为带领众多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

此外,巴城镇创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农家书屋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组织志愿者上门送书,把贴心的文化服务送到行动不便的党员群众家中,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做到学史力行,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群众满意度。

来源:党群工作局

编辑:邹琴

审核:吴旻  吴叶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5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