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养老服务论坛”举行,聚焦城乡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07月12日 10:16

7月10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河海大学共同主办的“长三角养老服务论坛”于南京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共同就如何促进长三角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养老服务体系等议题展开交流。

河海大学副校长张兵教授为论坛开幕式致辞。在主论坛发言环节,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何文炯教授就养老服务制度优化的议题作了分享。他指出,最近20多年来,我国养老服务日益得到重视且不断加强,大量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共同富裕的视角来看,养老服务制度仍有改进空间,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依旧薄弱,和城市相比存在差距。未来更在养老服务的均等化、基本养老服务的代际均衡、逐步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等方面发力。他特别强调养老服务是共同富裕的发展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共享的基础,没有共享,就没有持续健康的发展。”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20年11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人,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亿人,占比13.5%。其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与江苏省都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分别达到23.38% 和21.84%,这样的现实给长三角区域的养老服务带来了挑战。在论坛的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企业相关人员就如何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讨论。

江苏东方惠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金海表示,养老产业现在面临着市场前景不明朗、人才团队后劲不足、行政壁垒较多等问题,这些因素限制了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曹信邦认为,企业应该挖掘失能老人的有效需求,通过建立与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缓解失能老人的失能成本。一旦老人意外失能,老人及其家庭也就产生了购买保险服务的需求,企业就可以提供相应服务。他表示,“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推进失能老人护理保险的全覆盖。”

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不协同是目前阻碍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韩振燕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需要在扩大基础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打通跨区域养老限制方面继续发力。”她认为,现阶段长三角区域内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均等的现象,特别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其他与会学者在交流过程中也提及了这一点,统筹发展农村养老,缩短城乡间养老服务供给差异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攻克的问题。对此,她建议鼓励包括政企之间、社企之间、校企之间多元主体联动,从各自的行政层级划分信息逐步整合为区域整体的信息互通、互联、共享的平台,逐步扩大互通范围,确保数据同步、同时、同用、同效。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政策利好条件,整合经济、人才、市场、技术资源的优势,不断发挥其对于养老服务区域协同的推动力,促进高质高效的整合资源。(来源 交汇点)

责任编辑:沈莹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5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