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别人优秀只能眼红?妒忌才是最低级的情感

07月02日 13:09

在电影《少年的你》中,魏莱是一个长相甜美乖巧的白富美学霸,原本有着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她因为嫉妒,对陈念做出了种种霸凌。在伤害别人的同时,嫉妒也给魏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最终她自食恶果死在长长的台阶上。

这一次,魏莱真的没有了未来。

其实在生活中,恶意总是存在的,就算你朋友圈发的普通日常,在别人眼里有时也是特别刺眼。

尤其是之前大家的起点一样,而你过得越年轻,越幸福,越快乐,他们越不舒服,仿佛你的日子是抢了他们似的。

这种陷在比较带来的落差和失意中不能自拔,不仅会伤害自己,甚至有可能危及他人。

日本推理之王东野圭吾在《恶意》这本书中,就讲述了一个由嫉妒引起的精妙故事。

在故事中,作者花费大量笔墨用于揭穿凶手的动机,像剥洋葱一般,层层揭开凶手真正的目的。

让人震惊的是,凶手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置自己的朋友于死地,还要让他名誉扫地,不仅杀人而且诛心。

作者用犀利的文笔,一针见血描绘出人性的阴暗面。但在故事的结尾处,他给大家留下了悬念,让读者自己去幻想,去体会,这份恶意最终去向何方。

而我们作为看客,也不禁会开始反思:

如何去面对这份可能会不时冒出来的恶意?

怎样处理才是正确的方式呢?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

我想起十年前亲身经历的某件事。你还记得吗,我们班的小孩在毕业典礼之后,用刀刺伤了一直以来欺负他的同学。当时,那个欺负人的主谋曾说了这么一句经典台词:“我就是看他不爽。”

你可以选择“放下”,不是放弃进取心,而是“放下内心的对抗”,缝合自己的两面性,完全的去接纳那个看似不完美的自己。不被那些低俗的欲望所迷惑,不再对一件小事斤斤计较。一个人只有好好爱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才能更好的生活。

嫉妒是一种有着毒素的情感。同时它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任何情绪都需要掌握度,我们需要正确处理。

在《恶意》这本书中,男主人公觉得别人越成功,活得越精彩,更加衬托了他生活的不如意与失败。

一个个令人寒毛竖起,脊背发凉的作案手法,让每一个故事充满绝望的呐喊。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日积月累,嫉妒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深根发芽,最终结成恶果。

但是嫉妒就可以成为作恶的理由吗?

无法摆脱自己的劣根性就能为这样的行为辩护吗?

但凡是有常识的人都不会对这些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

人之初,性本善。生而为人,我们一定要选择向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心,光明正大地站在太阳下。

本期为你精读的主持人是【东东】。

“ 

莫名其妙、没有源头的恶意,就像人心这座幽暗森林中的一道影子,分明清晰可见,但又不可捉摸。

 ” 

赶快扫码,加入爱阅读,听【东东】为你解读这本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聆听一个被嫉妒驱使的曲折故事

爱阅读是【昆山人民广播电台FM88.9】发起的一个读书分享会。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我们聚集了多位金牌主持人,我们从心理,眼界,沟通,认知,财商等等十个方面,精选全球100本好书,助你全方位提升自己。

让你轻轻松松读透每一本书,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别人20年的阅读量。

阅读本身是非常好的一个习惯,不仅可以拓宽你的见识,丰富内涵同时也是减压,感受内心宁静的一个绝佳方式。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5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