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昆曲回家”工程“输血”赋能 昆山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

新华网 03月12日 19:55

 为昆曲传承助力,为非遗保护赋能。恰逢昆曲申遗成功十八周年之际,为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打造昆曲起源地文化品牌,擦亮昆曲文化“金名片”,由昆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昆山市委宣传部、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昆山阳澄湖文商旅集团公司承办的第二届“昆曲回家”活动于10月18至20日举行。19日上午,昆山昆曲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昆曲回家”活动的序幕。

    昆曲,起源于昆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有“戏曲之祖”的美称。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为进一步促进昆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根据《昆山市昆曲发展规划(2018—2022)》,昆山市特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据江苏社会组织信息网显示,昆山也是全省第一个成立戏曲类基金会的县级市。昆曲发展基金会成立后,将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资助昆曲传承、发展和创新,保护昆曲文化资源,推动昆曲繁荣兴盛。



    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玉连致辞




    刚成立的昆山昆曲发展基金会由昆山阳澄湖文商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资1000万元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任永东介绍了基金会第一批项目内容:设立“梁辰鱼奖项”,实施“昆曲回家”工程,实景版昆曲演出回归计划。今后基金会将大力支持昆曲“走精、走深、走出影响力”,每年将发布若干项目进行扶持资助。

    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玉连致辞时表示,希望社会各界要支持昆曲基金会发展,投身到昆曲传承弘扬的事业中来。聚沙成塔、众志成城,全面贯彻落实“四闯四责”总要求,围绕文化建设高质量,进一步做好昆曲保护、传承和发展,“以文艺的形式讲好‘昆山故事’,为昆山勇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试点走在前列的热血尖兵提供精神动力、文化条件”。


    据悉,昆山市委市政府向来十分重视昆曲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围绕昆曲的保护、传承、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有力推动了昆曲文脉延续。该市出台了《昆山市昆曲发展规划(2018-2022)》;成立了昆山市“昆曲发展”委员会,组建“昆山市昆曲研究院”和“昆山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开展昆山市戏曲文化活动的研究、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开展人才定向委培,出台《昆山市培育和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实施细则》,每年引进昆曲高层次人才。从2018年开始,昆山市连续三年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计划在3年内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折子戏)集中到昆山进行展演。此外,依托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昆山市还启动了戏曲百戏博物馆的建设。


昆山昆曲发展基金会揭牌仪式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青年昆曲演员拜师仪式。昆山当代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张月明和林雨佳、许丽娜,分别投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芝泉、昆剧旦角表演艺术家龚隐雷门下,此举也象征着昆曲艺术未来发展薪火相承,后继有人。(胡永春)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