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变”的时代乐章——高速公路带“动”长三角
春意盎然,高速飞驰。近日,“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在我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旧址启动。
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覆盖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强力带动了地区人才、技术、物资等要素的充分流动,奏响了一曲长三角一体化快速发展、惊世巨变的时代乐章。
突破地界,密切“地缘”
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高速公路成为连接沪苏浙皖四地的重要通道。根据《2020年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年度报告》,2019年,长三角旅客运输结构中,公路占比70.2%;长三角货物运输结构中,公路占比59.3%。客运、货运的公路占比双双过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功不可没。
不仅大路条条相通,近年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还在打通省界“断头路”上下了大功夫。一些到了省界就断掉的小路,逐渐对接畅通,为毗邻省界的居民生活往来提供了便利。
只需2元钱、5分钟,就能坐着公交从上海到江苏。记者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体验了一把跨省公交之便,穿过刚刚打通的省际“断头路”——从东航路至康力大道。
“路通后,车程缩短不少,实在是太方便了!”苏州市民徐女士说:“这为有异地就诊医疗需求的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现在医保卡也能两地通用了。”
加速流动,形成“聚变”
通过发达、完善的高速公路,人才、技术、物资等要素在长三角快速流动起来,渐渐形成“聚变”效应。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G60沪昆高速延伸出“G60科创走廊”,沿途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座城市由路结缘,形成资源要素流动新风向。“G60科创走廊”已经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刚刚发布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
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安徽省宣城市,因G60沪昆高速,加快了融入长三角的脚步。宣城市与无锡、常州、湖州以及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域合作的初步成效显现。
创新合作,驶向辉煌
如今,长三角已经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的多向联通对外运输大通道和城际综合交通网络。创新与合作,展示出长三角高速公路新气象。
把服务区“玩出”新的附加值,是长三角高速公路的重要创新之一。以江苏苏州的阳澄湖服务区为例,服务区内藏着精致的苏州园林,让高速路驰骋者顿然“慢”了下来。不少人慕名而来,在这里“观景”游玩,顺带选购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
从5年前亏损2.5亿元,到2019年盈利超过1.5亿元,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一个个创新之举,大大激发了内需潜力。
再看合作。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已经形成了交通部门主要领导座谈会机制,在设施建设、执法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化管理协同,并取得阶段成果。
川流不息、日益完善的长三角高速,必将创造长三角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 | 长三角杂志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3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