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社工】昆山市首届“最美社工”、市乐仁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李冉:帮助别人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编者的话:
在昆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热心与耐心服务居民群众,用真情与真心帮扶困难群体,用专业与敬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工。日前,昆山市首届“最美社工”评选结果出炉。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对部分“最美社工”进行了采访,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弘扬社工专业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工作感悟:社会工作不仅是帮助、救助他人,更需要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寻找适合的场地、联系参会人员、安排会议议程……这段时间,李冉忙得不可开交。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和团队忙完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工作一体化论坛。“接下来要投入到新一轮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的工作中,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李冉说,能帮助到别人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
大学期间,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李冉了解到社工这一行业,从此便对社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加入到学校的社工协会,还当上了协会的会长。大三时,李冉根据自身社工经历写出的论文,还获评“全国社会工作大学生社会论坛”优秀奖。“大学时代的社工经历,让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升。”李冉开心地说。
2015年,李冉进入市公益创新中心工作,负责运营管理。在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位爱“较真”的人,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是他对自己和中心人员最基本的要求。2015年,李冉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公益创新中心的运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上,在他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市公益创新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个社会组织孵化器。李冉还将自己的社工经验融入到培训当中,建立了“昆山市三级培育体系”,从2016年开始,每年设立3个培训班,对孵化期运营官、社会组织管理者、社会工作者进行培训,每年输出相关人才近600人。去年,李冉把在公益创新中心工作中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撰写了《建设“孵化器的孵化器”,打造三级培育体系技术载体——以昆山市公益创新中心为例》,获评江苏省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二等奖。
在李冉看来,社会工作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所以他一直饱含热情。为了实地了解昆山社工工作开展情况,李冉经常揣着笔记本深入社区,与居民交流,遇到值得借鉴的案例就赶紧记下来,日积月累,笔记本记得满满的。他发现昆山有很多很好的社工案例,比如垃圾分类、社区治理、志愿者培育等都值得推广。李冉萌生了一个想法,想把这些案例提炼出来,总结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了这个想法,李冉白天挨个社区进行考察,晚上顾不得和家人团聚,回到公益创新中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梳理成文字,遇到不懂得问题,还去请教专家学者。同事们都说,办公室是李冉的第二个家。
经过反复编写、修改后,去年年底,一本收录了市北村、金华村、宝衡社区等16个典型社工案例的小册子终于完成,通过背景介绍、案例分析、改善计划、反思点评等,为探索现代化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我希望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传递到更多地方,在基层社区治理方面发挥作用。”李冉说。
回顾自己这些年的社工生涯,李冉觉得受益匪浅。“不追求站得有多高,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自己的坚持和信念。”李冉说,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到社工行列中来,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融媒体记者 | 任众 谢骏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3563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