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如何跑出加速度?
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无疑正成为闪亮之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让我们看看三省一市的代表委员对长三角的美好未来提出哪些好建议。
上海
1.对外开放一体化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建议用更大开放倒逼更深入改革,让自贸区成为撬动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关键支点。
周汉民认为,要打好自贸区这张王牌,不仅仅要关注上海自贸区,特别是临港新片区建设,还要关注整个长三角所有自贸区的创新和协调发展。相关制度创新应在上海自贸区和浦东新区全覆盖,再在长三角所有自贸区全覆盖。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加强长三角地区开放协同,既要各自发挥优势,又要形成合力,加快构建以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为重点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真正成为集聚高端要素、汇集高端人才、培育高端产业的重要载体,使之成为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国家自贸区建设的尖兵利器。
2.新基建助力一体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陈力表示,长三角地区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在投资建设统筹规划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他建议强化长三角“新基建”统筹协调,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数据管理方面,健全长三角“新基建”共建共享常态化机制。从加快5G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加强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优化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升长三角“新基建”创新能力。加强有机联动,将网络安全建设融入新基建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通过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共筑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护城河”和“城墙”。
江苏
1.轨道交通一体化
“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让这个世界级城市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党工委书记兼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向东表示,十四五”时期,“轨道上的长三角”将加快推进、基本建成。
目前东部铁路网特别是长三角铁路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国铁集团准备对包括京沪高铁在内的东部铁路运行图进行全面优化调整,吴向东建议紧紧抓住这次机会,使更多的城市更好地融入全国路网;通过开行公交化高铁,推动长三角主要城市更高频次更高密度地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产业链一体化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长三角区域在聚焦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上已有合作,但在协同发展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施卫东认为,长三角区域内深层次的联动发展和利益共享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区域产业同质、分工不足、层次低;制造业协同发展存在较多的壁垒隔阂。
施卫东建议,逐步实现区域数据共享共用,协同信息资源规划,打造共享数据库;加快重大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成果的集中度、显示度;统一服务标准、内容和平台,促进服务机构互认,建立一体化服务协同机制。同时,探索与周边地区新的合作模式和区域利益共享机制。
3.税务一体化
“管理有区域,服务无界限,长三角涉税业务跨区域通办举措给长三角区域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全国政协委员、汇业(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魏青松表示,目前三省一市税务部门已经开始了相关尝试,助于提高企业规范意识,促使违法企业及时自我纠正,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又能有效稳住企业主的投资信心,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他建议,税务部门可以建立并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交流沟通,聚合资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及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升长三角区域内税收征管能力和征管水平。
浙江
1.信用一体化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聚焦“信用长三角”。“‘信用长三角’建设,希望不再局限于一个行政区域内,通过跨区域联合奖惩,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罗卫红说,目前三省一市的信用标准体系、信用评级结果、信用管理制度难以统一,各地的信用服务平台大多仍是“各自为政”的状态。
她建议,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信用长三角”建设水平。“具体来说,一是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标准化公共信用体系;二是用区块链技术推动跨区域规模化应用;三是用区块链技术降低信用管理运营成本。”她认为,通过信用合作、信用互认的模式,更有利于打破“信用数据孤岛”,更有利于制定跨维度、标准化的信用体系,更有利于跨区域跨行业协同管理。
安徽
1.医疗服务一体化
“医疗卫生事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成了’姊妹’医院,心血管内科、普外科等已经结成互助和帮扶的关系,我们正在全面融入长三角。”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说。
他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长三角管理机构,协调长三角三省一市卫生健康领域协同发展,编制“十四五”长三角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以及面向2035年的更高质量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共谋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蓝图。他还建议长三角探索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促进医务人员省际之间的交流,破解职业医师多点执业的瓶颈,协同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2.司法一体化
2019年,长三角地区法院通过加强跨域立案业务协作,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域立案;去年,沪苏浙皖四地高院联合发布了首批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其中就有数个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典型、示范案例,以期促进区域适法统一。汪利民说,沪苏浙皖四省长三角地区法院已基本实现无障碍跨域立案,未来还需要一体化审判、一体化执行,使当事人到长三角的任何一家法院打官司都像进了“一家法院”一样,能够享受到公正权威、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无差别诉讼服务。通过司法一体化,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来源 | 长三角杂志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3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