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最新动态汇总!

03月01日 15:32

一、焦点资讯 

1.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获批

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南京淮安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支持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展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率先建成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加快建成全省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盱眙县南部,与南京市北部行政边界相距12公里,距离南京江北新区直管区60公里,处于南京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是淮安与南京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两地将对落户园区的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方式予以支持,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全链条服务。

2.盐城市部署接轨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年度工作任务

盐城市近日印发《2021年全市接轨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工作要点》,高质量推进长三角“飞地经济”示范区、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一区三基地”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公共服务、要素市场、全域开放一体化,力争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前列。

3.春运期间长三角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326.4万人次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月17日,春运以来20天,长三角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326.4万人次,日均发送66.3万人次;其中节前15天发送旅客1074万人次、日均发送71.6万人次,节后5天发送旅客252.4万人次、日均发送50.5万人次。2月17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长三角铁路迎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当日约发送旅客102万人次,铁路部门当日增开74列旅客列车,确保旅客安全、有序、温馨出行。

4.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2月18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批复中要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能力,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5.上海发力“五个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新增长极

2月18日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上海将着力打造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等五个新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许健表示,与原来的卫星城和单纯郊区新城的定位不同,五个新城将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综合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计划至2025年,五个新城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同时,明确避免走中心城空间“过高过密”的老路,将合理控制新城基准高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城一意象”的城市名片。

6.淮北市党政代表团赴徐州市考察

2月22日,安徽省淮北市委书记张永,市委副书记、市长覃卫国率党政代表团赴徐考察。徐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铁根,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兆林等陪同活动。代表团一行先后来到铜山区汉王镇紫山村、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鑫晶大硅片项目、徐州综合保税区等处,大家一路走一路看,实地感受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对徐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平台载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

7.许昆林书记会见上海嘉定区党政代表团

2月23日,上海市嘉定区党政代表团来苏州考察。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会见了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区委副书记、区长高香一行。会见中,许昆林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嘉定区党政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嘉定区长期以来给予苏州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也是苏州当前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下,近期苏州的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各类头部企业纷纷入驻加码,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不断提速。下一步,苏州将更加积极主动对接、学习、融入和服务上海,加快推进沪苏同城化。嘉定毗邻苏州,两地各有发展优势和特点,希望不断深化在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双方新城建设过程中,加快推动嘉定与太仓、昆山毗邻地区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增强同城效应,携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探路先行、作出示范引领。

 

二、产业科技

1.安徽省首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获批

 《国家药监局关于认定第二批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公布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名单,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申报的“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未来将根据相关要求,结合中药质量安全领域研究热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构建一个以霍山石斛、白芍、菊花等皖产药材为切入点,从中药材基地种植、采收加工、饮片炮制、市场流通及贮藏、中成药产业发展等全产业链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研究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平台。

2.上海发布技术转移相关服务地方标准,5月1日起实施

 近日,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上海东部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技术转移 竞争情报分析服务规范》(DB31/T1283—2021)和《技术转移 技术评价规范》(DB31/T1284—2021)上海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1年5月1日起实施。该两项标准是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探索构建本市技术转移标准体系的首次尝试。

3.杭州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批准杭州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全省唯一。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将充分发挥城市数字治理、先进制造等方面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着力打造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数据使用规则首创地。为有效推动先导区建设落地,杭州正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高新区(滨江)为核心,推进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浙大科技园、工业互联网小镇、大创小镇等六大园区协同发展,打造极具前瞻效应和创新示范价值的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引领区。

4.苏州与中国商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月18日,苏州市政府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太仓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航空产业集聚和培育、航空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发挥苏州最强比较优势,融入共建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创新链,助推高端制造发展和加快实现大飞机梦。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中国商飞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出席签约活动并致辞。


三、重大项目

1.2021年南京安排重大项目392个

 2月18日,《南京市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经市政府印发。今年,南京全市将安排重大项目392个,当年计划投资2418.39亿元。《计划》共分两部分,分别为当年实施项目372个,前期项目20个。当年实施项目中包含科创项目59个,含技术创新平台34个、创新载体建设2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11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25个。

2.安徽省举行2021年全省第二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推进会

 2月18日下午,加快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1年全省第二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蚌埠市举行。此次共集中开工272个项目、总投资1330.8亿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11个行业领域。会后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参观了蚌埠市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产品展示,深入了解产品性能、技术优势、市场应用等情况。

3.17个产业项目云签约落户科创带

 2月18日,无锡市滨湖区举行科创带引领区首批产业项目云签约,17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了88.88亿元,涉及生命健康、数字文化、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项目覆盖马山度假区、山水城、蠡园开发区、胡埭镇及河埒、荣巷、蠡湖等滨湖所辖的7个板块。项目落地全面开花,掀开了滨湖以抢先招引优质科创项目为抓手,锻造核心竞争力的崭新篇章。首批产业项目签约方包括了智康弘义、中航科工、中汇聚源、北京航天、江苏永瀚、无锡智造谷置业、和森科技、江苏天圣达等众多实力企业,涉及无锡智造谷、哈工未来智能科技、气象雷达产业园、智康弘义转化医学创新研究院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4.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举行重大项目对接会

 2月19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青吴嘉两区一县、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共同举办示范区建设重大项目对接会。在重大项目方面,2021年,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将重点推进65个重大项目。2021年,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将聚焦规划管理、生态环保、土地管理等“8+1”重点领域,紧盯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规划、示范区环评制度改革、示范区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统筹使用机制等30多项一体化制度创新预期成果,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制度应用创新。

5.上海市政府与地平线集团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月20日,上海市政府将与地平线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建设车载AI芯片全球研发总部和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全球总部,开展AI芯片生态建设,继续发挥软硬结合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底层核心技术突破和底层计算平台建设。

6.临港新片区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基于本次战略合作,双方将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协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在货物自由进出、运输高度开放、资金流动便利、信息快捷联通等若干重要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7.武进区5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2月22日上午,2021年武进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常州芯创天地项目开工仪式在武进国家高新区举行。55个项目集中开工,重点聚焦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计划总投资5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7.7亿元。

来源 | 江苏发改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3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