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 | 长三角之“心”:大虹桥的生长与使命
“虹桥”几乎是每个长三角人再熟悉不过的地名,近日,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发布,虹桥又一次成为长三角的焦点。实际上,从江南默默无闻的小镇到中国开放的国际枢纽,虹桥的每一步成长都与上海乃至长三角的发展息息相关,长三角之“心”实至名归。
虹桥的“前世今生”
▲上海曾有多座虹桥,如上海城厢租界地图的虹口三座虹桥如上
提起“虹桥”二字,有的人脑海中立刻会想到虹桥国际枢纽,有人会想到虹桥开发区,而有人则会想到虹桥商务区......事实上,众人口中的虹桥,其名的确缘起于一座桥。
根据《虹桥镇村宅志》记载,旧上海西郊有河名蒲汇塘,河上跨有一木桥名为望云。夏日雨雾过后,人们在望云桥上远眺,可以经常望见一道彩虹横贯桥上,千变万化。久之,遂有“虹桥”一名。1977年,该木桥被拆除,以混凝土桥取而代之。
▲1918年上海老地图中标注的虹桥镇及周边区域
虹桥始于明,盛于清,围绕周边地区,虹桥逐渐汇聚起村落与集市,商铺鳞次栉比,闹市熙熙攘攘,而马家角、潘家塔、宗更浪、祝更浪、王家楼、南龚家宅等自然村落也在当时渐露雏形。是以,该地区以桥为名,称作虹桥乡,后改为虹桥集镇,即如今的虹桥镇的前身。
虹桥机场的诞生:20世纪成为上海西部门户
1901年,上海当局做出决定,铺筑一条从上海中心城区(徐家汇老街起,横跨沪杭铁路)直达西郊(松江佘山)的马路,将当时未被开垦的西郊纳入开发范畴。经过历次扩建,该马路从“佘山路”更名为“虹桥路”。虹桥路不仅串联起了沿线十多条南北向的主要马路,如虹梅路、虹许路等,还形成了从徐家汇朝西的东西主干道。自此,虹桥开始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向西延伸的重点区域。
同时,虹桥得天独厚的居住环境与方便快捷的交通线路,使其成为了当时人们休闲度假、置办房产的不二之选。直到现在,虹桥路上依然保留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建筑,这些建筑在解放战争后均被市政府收为国有并改建为著名的迎宾场所,用于接待国内外政要和贵宾。此外,上海第一个高尔夫球场——“虹桥勺球俱乐部球场”也于虹桥建成。该球场自上海解放来,被政府扩建为“西郊公园”(现为上海动物园)。
▲西郊宾馆
有近百年历史的虹桥国际机场不仅是上海首座民用机场,更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其初建于1921年,当时北洋政府借“维护主权,抵御外敌”之由,选定虹桥路西端上海县与青浦县交界处作为京沪航空线的航站点之一,机场沿用路名“虹桥”。随后,虹桥机场历经战事,近乎毁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重建。1964年,虹桥机场国际航班开通,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首条国际航线。虹桥机场开始向军民合用国际机场的身份转化,搭建了上海与国内外政要沟通的桥梁,虹桥路的美誉“国宾道”也由此而生。
▲1965年9月22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候机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1989年8月1日,上海航空公司引进首架波音757型客机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2010年7月,上海虹桥火车站建成,自此,虹桥枢纽形成一个集民航、高铁、城交、轨交、公交、高速多种交通方式联动的综合交通枢纽,更多担负起上海通往长三角的门户功能,进一步加快上海东西方向发展延伸。截至2019年,虹桥机场已成功保障航班起降272942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4567.66万人次。
▲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
可以说,见证了上海近百年历史变迁的虹桥机场并没有因为浦东国际机场的建设而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相反,依托于虹桥国际枢纽建设,虹桥国际机场与浦东机场一东一西,相辅相成,在加快上海运量集散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国内中转功能和国际中转功能为一体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虹桥开发区:“小”体量孕育“大”奇迹
▲上世纪80年代的建设中的虹开区
上海一直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而位于上海市西部,南至延安西路、北至仙霞路、东至中山西路、西至古北路的虹桥开发区,作为国家第一批沿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员,则是这片前沿阵地上的先行者与探索者,备受各界关注。
▲在26号地块上建起的太阳广场
1979年,时任上海市长的汪道涵便开始着手规划虹桥。1982年,上海正式建设虹桥新区,此举当时在国内属先例;1986年,在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十四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中,虹桥榜上有名。
▲虹桥开发区范围
作为“袖珍型开发区”的一个范本,虹桥开发区东起中山西路、西至古北路、北临仙霞、南界虹桥路,占地面积仅0.652平方公里。其中:建筑用地0.3平方公里、道路用地0.15平方公里、绿化用地0.19平方公里。
虹桥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中唯一以外贸中心为特征,集展览、展示、办公、居住、餐饮、购物功能为一体的新兴商贸区和商务区,从功能上分为六个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虹桥开发区还集聚了包括荷兰、丹麦、阿根廷、印度等国家在内的一批外国驻沪领事馆,因而虹桥开发区具备的外事功能在国内也属稀有。
▲虹桥开发区规划图
虹桥开发区更是长三角城市开发建设的创新试验田。在区域控详规划上,开发区自建设初期便坚持精心选址、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将自身定位在更高的起点,成为全国区域控详规划的先例;在管理模式上,开辟了以企业管理开发区的新型模式,通过政府授权、企业运作,在开发、建设、管理中探索出一系列颇有成效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突破土地资源的局限,开辟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改革先河:1988年,虹桥开发区第26号地块成为中国首次以国际招标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试点地块,以总价2807万美元出让给日本孙氏企业有限公司,自此打开了“土地批租”——上海引进外资开发土地的新路径;在合作模式上,先行探索中外合资的合作模式,尝试解决成立初期资金短缺的问题:1985年,由上海市政府、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以及中银香港合资的上海虹桥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虹桥26号地块有偿出让签约仪式
如今,虹桥开发区早已看不到过去厂房农田星罗棋布的“马家角”的陈旧面貌,一跃成为了镶嵌在“上海西大门的一颗明珠”。自20世纪90年代起,区内每平方米土地便已引进外资超过2000美元,被誉为“全国土地含金量最高”的开发区。截至2017年,全区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高达316亿/平方公里,单位产出强度位列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体现了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集约化开发的又一次成功探索。2020年,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3亿元,累计实到外资38.8亿美元。
虹桥商务区:上海联通长三角的桥头堡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虹桥商务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承担着上海连通长三角的桥头堡功能,是上海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门户担当。经过多年谋篇布局,虹桥商务区在推动长三角大联动、服务国内外市场联动等方面的作用显著提升。
▲虹桥天地
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西侧,沪宁、沪杭发展轴线的交汇处,处于长三角城市群核心位置,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相辅相成。虹桥商务区总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范围东至环西——大道,南至沪青平高速公路,西至嘉金高速公路,北至沪宁高速公路;区域规划包括主功能区和主功能区拓展区。主功能区面积约为27.3平方公里,主功能区拓展区面积约为59.3平方公里。
▲虹桥商务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近年来,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国际贸易的重要承载体,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高端商务、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地。截至2018年,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及其核心区入驻企业已超2500户,其中不乏壳牌、罗氏诊断、一汽丰田、中国平安等全球500强企业。此外,阿里巴巴上海总部、宝业集团、联合利华、神马电力等长三角总部类企业也纷纷落户虹桥,逐渐形成更完备多样的商务开放体系。
▲商务区入驻的相关企业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虹桥商务区重要依托,目前,虹桥枢纽日均客流吞吐量达100万人次,单日客流峰值达到近146万人次,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20年上海交通指挥中心发布的虹桥枢纽高铁线路数据、虹桥长途客运线路数据来看,客流目的地多为杭州、南京、苏州、南通等长三角城市,反映了虹桥枢纽在承载上海往周边长三角城市群延伸的交通体系中承担了巨大作用。
▲虹桥枢纽
坐落于虹桥商务区的国家会展中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可容纳近40万人次。2018年,中国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首次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依托于此,虹桥商务区逐渐打响“具有世界水准的国际大型会展地”招牌,通过提升会议会展功能,以“会”增加长三角乃至全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以“展”加快促进建设连接全球的路径。
▲虹桥商务区国家会展中心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虹桥使命的新跃升
插上腾飞翅膀的虹桥,每年都在大步前进。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虹桥作为长三角之“心”的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示意图
近日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分别向北和向南形成两条拓展带,以“两翼齐飞”之势,拉动长三角核心区迎来新的腾飞。
在北向拓展带上,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在南向拓展带上,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我们相信,在国家战略的高位推进下,虹桥将肩负起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更相信,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牵引下,长三角必将迎来新的腾飞,向世界级城市群大步迈进。
来源 | 长三角一体化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3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