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是版图再造,当下需要赋权赋能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人们如何设想未来5年、15年的国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引领者的上海,会从何处发力,创新创造,迈向新的发展阶段?而孕育着这座城市的长三角,又将如何深度整合区域资源,成为中国发展的“破局”。同时,这片区域作为双循环的中间链接点,将如何融合、承接国内国际交流,在全球事务中开辟新阵地?
长三角一体化对中国改革的意义绝不只是经济
2018年11月5日的首届进博会上,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要宣示,地点选得极好,时机也选得极好。回溯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所提出的国家战略,可以总结为“五大战略、一个倡议”,一个倡议就是一带一路,五个战略,北方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有长江经济带发展,核心10个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南方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接下来就是长三角,加了两个定语,“一体化”“高质量”,全国唯一。最新的战略是去年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这就很清楚了,长三角地区,35.9万平方公里,全国大陆面积1/26,2.2亿常住人口,全国人口的1/6。什么叫一体化?就是经济发展的整个版图需要再造,这才是核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有3万字,12章,这是2019年5月13号在中央政治局审议的;6月3号在上海成立领导小组,由韩正副总理任组长,紧接着就开始推动在地理上临近的三个地县——“两地一县”建示范区,面积大概有2000平方公里,现在先集中在中部600-700平方公里搞示范。
一体化,讲得明白一点,就是同城效应,你能够想得到的事都应该在一体化的范畴中,包括就业、就医、就学、交通、通讯、文化融合等等,给长三角人民、给世界以稳定的预期。长三角一体化是要打造世界最具现代意义的都市群,作为目前唯一的中心城市——上海是龙头。当下必须逐步化解完全不同行政区域议事困难的问题,所以一体化要赋权赋能。如果能够做成,那对中国的影响是乘数效应,可以让中国的经济总量有一个质和量的全面提升。
上海作为龙头,集聚的是功能,但其他几座省份各有特色。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江苏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27万亿元,跃居全国第二,浙江、上海分别排在全国第四、第十。安徽紧随其后,排在第十一位。
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时间要抓紧。借用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示范区示范要有时间限制,内容明确,及时复制,及时推广,更要强调辐射。对中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真正动起来,就是在这里。为什么?长三角经济总量接近全国的1/4,这还是19年的统计;全国外贸的四成在长三角;更厉害的是利用外资总量去年中国排名第一、超过美国,这其中有62%投在长三角,同时中国对外投资的三成从这里出去。如果长三角拧成一股绳,那就是一个伟大的力量,站在这样的历史观上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定要有序、坚定、加速推进。
作为领头的上海要做出更好的样子,首先“十四五”中提出五大新城建设,其实就是做了一个新范例。这五个城市,被认为是相对独立的城市,每一个都有其特殊功能。比如南汇,原本就是一个县的建制;临港新片区是最大的自贸区;嘉定的汽车工业一直是支柱产业;松江从无到有,九座城市自发联合创设G60,如果说长三角占了中国经济的1/4,那么G60占长三角的1/4了;青浦,一体化示范区就在这里;奉贤新城的一个巨大促进力量是逐步向临港靠拢,并且还有东方美谷。第二, 两翼齐飞,一头是临港,另一头应该是虹桥,虹桥可谓大事一桩,要专门做文章。从地理上来看,虹桥是长三角折叠起来的中心,辐射能量巨大。第三, 不得不讲到两端,我们称为南北转型,南面金山、北面宝山,这两个老工业基地不但要有新的转型,更要有亮点纷呈。所以上海的五大新城战略为长三角一体化做了最新的展开,有利于上海龙头地位的提高。
进博会可以诞生一个国际组织
2021年的世界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仍是首选的前三个词汇。进博会要年年办,越办越好,第一条就是要根据疫情情况进行常态化管理,线上线下同时发力。
第二条,进博会绝不能办成单纯的进博会,很大程度上更是要把虹桥论坛打造成世界级论坛,向诸如达沃斯论坛看齐。进博会最核心的是论坛,如果能给世人留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并不断努力行动,进博会的意义就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习总书记在达沃斯论坛的两次讲话——2017年特朗普上台之际,2021年拜登上台之际,在这两个关键时刻习主席发表重要演讲,世界影响巨大,这足以证明论坛的重要性。
第三,进博会是可以诞生一个国际组织的,由中国人发起的国际组织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大家可以回顾上合组织当年成立时的远见,如今想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排着队都进不了。
上海要主攻进博会,把它真正打造成这座城市的一个亮堂堂的会客厅。一旦由这种论坛或联盟形式的组织起来了,就是可以产生一个具有全世界影响力的新天地。
2010年我们千辛万苦,奋勇争先,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办成了这件事。回到它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适应了今天世界城市时代的发展趋势。
人们的生活生活不外乎七个方面,就业、就学、就医、通讯、交通、文化和对未来的预期。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几千年前,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提问:人们为什么来到城市?为了生活;人们为什么居住在城市?为了生活的更好。我们做的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一句话,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刚刚发表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对这层意思有完整的表述。
要解决当下面临的棘手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首先我们必须利用上海现有的资源把一件事做好——社会公平和平等。这极为重要,在目前不可能过分集中资源来办一件事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到尽可能的公平和平等,这就有希望。对人民的生活需求如此,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同样如此。
第二,新的发展要规划透明、方向明确,要让千万人向往,要让无数人振奋。
第三,要更广泛听取民意。上海市民的素质是高的,这次疫情防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市民配合,能做得到吗?所以要感谢人民,上海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要向有大爱、有力量、有担当的上海人民表达真挚的感谢。上海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人民城市,未来要做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几句话多么让人民温暖并在心底升腾起希望。我们一定不能辜负这一时代。
来源 | 长三角杂志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