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总量比肩加俄韩,成“GDP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
近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2020年江苏经济发展亮点与2021年展望。
无论从省内区域协同并进、全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角度看,还是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技术创新更迭、内需市场加速回暖“管窥”,宏观“亮色”之下均不乏“最亮因子”。同时,它们又孕育着2021年以及“十四五”期间诸多新的可能。
后劲十足
江苏成为“GDP万亿元城市”最多的省份
江苏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数据: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719万亿元,江苏成为全国第二个GDP超过10万亿元的省份。
“10万亿元的体量,标志着江苏的经济规模已与加拿大、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家大致相当。”江苏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意味着,江苏在经济总量上超越全球90%以上的国家。
同时,2020年“预计人均GDP达到12.5万元”的成绩,也令江苏自2009年起连续12年稳居全国各省(区)人均GDP榜首,进一步夯实了“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
江苏经济不仅总量大,而且区域发展协同并进,亦成为“亮点中的亮点”——
2020年,全省13个设区市生产总值均达到3000亿元以上,全部入围全国GDP百强城市。其中,9座城市在5000亿元以上,4座城市在1万亿元以上,1座城市突破2万亿元。“群雄并立的局面,也使得江苏成为全国拥有‘GDP万亿元城市’数量最多的省份。”江苏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上述负责人说。
过去一年里,南通成为继苏州、南京、无锡3座城市之后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可以说,这与南通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深度对接上海、升级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城市格局,有着直接关联。
不容小觑的还有常州与徐州。作为工业制造大市,常州、徐州2020年GDP均已提升至7000亿元以上,不失为引领江苏下一波经济增长的“奇军”。
此外,扬州、淮安GDP分别跃上6000亿元和4000亿元新台阶,镇江、宿迁、泰州、盐城和连云港全年增速回升至3%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江苏实际已成为各市经济规模分布最均衡的省份之一,后继动能也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加速孕育。
当前风口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内驱强劲
“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全省“十四五”时期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的要求。
而进一步激活内需市场,又是撬动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放眼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杭州和武汉等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落脚到江苏,虽然GDP排进全国地级市前十的南京与苏州也提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但是否仅有这两座城市适合开展相关研讨?这是江苏今年亟待破题的大事。
回看2020年江苏消费市场,可用“强”“稳”“优”来概括。
“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86.1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6%,却依旧好于全国2.3个百分点。在降幅逐月缩减、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的背景下,20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仍呈现出上扬态势:占比提升至9.5%,较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
“稳”——来自江苏省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处的数据显示了消费市场稳步回升的趋势。去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下降18.1%;其后,伴随各项政策举措逐渐落地生效、市场主体有序复工复产、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仅到二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就大幅收窄至0.9%。在此基础上,下半年消费品市场回暖趋势进一步明朗,不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增速浮出水面,而且三、四季度还分别增长4.8%与7.4%。
“优”——多个城市同步发力的结构,再一次说明了对于一省而言,“头部”和“腰部”力量同等重要。
放眼消费市场发展的广阔前景,不论“十四五”期间抑或眼下的2021年,深度挖潜离不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重要抓手。客观上,江苏省经济体量位居“头部”和“腰部”的设区市众多,也为江苏获取“先手权”奠定了基础,加之江苏省商务厅近期提出着力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重点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程”的思路,可以预见,未来“消费”转变,将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看点之一。
来源 | 长三角杂志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