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迈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一、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长三角区域的发展速度就很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就在探索与推进。
今天,在经济体量庞大、人口高度集聚的背后,长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协同发展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规划,而且是市场主导在前、政府引导在后,这是长三角地区几十年来形成的经验。由省级决策层面、市级协调层面、部门执行层面组成的“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以及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管委会等创新型机构,构成了长三角地区特点鲜明的区域合作机制与体系。
可以说,长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大树底下好长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跨省域毗邻区协同发展格局。在这一格局下,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正在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上海的龙头作用不断显现。
新形势下,伴随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长三角地区发展到了从量的提升转到质、量共抓的新阶段。一方面,面临深化对内开放、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需要正视和破解经济密度不高、增长动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挑战。
应该看到,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新型区域合作与深度对内开放,带来经济的新增量、发展的新动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多赢合作新模式。
二、从高速迈向高质量
在全球化时代,还应该基于国际比较,进一步把握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方位。工业革命首先从欧洲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中南部城市群。随后,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形成了欧洲西北部城市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中心由欧洲转向北美洲,美国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形成了两大世界级城市群,即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崛起,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成为世界第五大城市群。今天,长三角地区正在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目标迈进。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应该是从中国的江南地区,转向欧洲的两大城市群,再转向美洲的两大城市群,又回到了东亚和中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今天长三角地区的崛起,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复兴,或者是一种回归。从这个意义上说,长三角地区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我们认为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空间演化逻辑。
但是,将长三角放在今天的国际比较中,也要看到其与世界先进城市群还有差距。数据显示,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的空间面积最大,但经济密度远不如世界先发城市群。因此,为了进一步缩小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需要全方位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使命,既要注重把握世界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立足现实,充分考虑长三角地区的具体实际;既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又要体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来源 | 长三角杂志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