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穗映太极 康养润古村


金穗垂野,太极水村绕秋光
甜柿盈枝,古村院落满庭芳
重阳糕暖承孝意,药食同源话康养
白墙黛瓦文脉续,一潭碧水映丰年
金秋启幕:
传统村落的丰收答卷

十月初秋,张浦镇姜杭村戴彩仙家的院子里格外热闹,金黄的甜柿、火红的辣椒、饱满的玉米装点成“秋收图谱”,与村落相映成趣,“食尚张浦·品味四季姜杭——秋之篇·金穗”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姜杭村的秋天,既有‘金穗压枝’的田园风光,更有‘食药同源’的养生智慧。”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和“食物营养健康村”,姜杭村以“金色丰收、硕果康养、孝德传承”为主线,用“看得见的丰收、摸得着的文化、尝得到的健康”,呈现一幅秋日康养画卷。而这场活动的背后,是村里“农户+基地+公司”模式向“文化体验+康养消费”升级的坚实步伐。
硕果体验:
田间地头的甜蜜传承

在顾桂宝家的庭院里,甜柿树下还留存着祖孙采摘时的温馨记忆。孩子们踮着脚,小心翼翼地转动果实,老人在一旁轻声指导。刚摘下的柿子切成薄片,蘸着村里自产的“姜里康禾”蜂蜜,甜味在口中化开,也甜进了心里。“这柿子甜而不涩,是我们与农科院共同改良的品种。”顾桂宝看着满树的果实,笑容里满是自豪。这些甜柿,不仅成了村里的又一张“康养名片”,更连接起了祖孙两代人的情感。


戴彩仙的庭院里,糯米香混着红豆沙的甜气飘出老远。71岁的顾巧英握着木模,教孩子们做重阳糕,“重阳糕要做三层,象征‘天地人’三才。”她的手有些不稳,却把木模压得格外实。当孩子们把刚蒸好的糕点捧到长辈面前时,完成的不只是一次手工体验,更是一场温暖的孝德传承。


药食同源:
健康村落的养生实践

作为“食物营养健康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活动特设“食药同源”科普区。乡村营养师现场熬制银耳红枣羹与柿叶降脂茶,食材均来自村内有机菜园。“柿叶晒干泡茶,能降脂降压。”营养师详解《本草纲目》中“柿乃脾肺血分之果”(指柿子具有健脾、润肺、补血的养生功效)的记载,并发放《姜杭秋养手册》,内含农家甜脆柿食用禁忌与药膳配方。


巾帼志愿者带领村民缝制茱萸香包,吴茱萸、艾草等药材的清香与古乐《菊花台》交织。“这些香囊的配方,是我们‘巾帼健康管理员’跟农科院专家学的。”志愿者介绍,目前姜杭村已培育20名健康管理员,建立家庭营养菜园7户,将“健康密码”植入村民日常生活。

古韵新篇:
太极水村的振兴路径

近年来,姜杭村依托“水韵基底、康养核心、产业支撑”发展战略,修复太公墩、响铃桥等历史古迹,开发低GI水稻、富硒玉米等功能农产品,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从‘睦邻茶话’到‘健康工坊’,我们用文化凝聚人心,用产业带动增收。”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姜杭村将推出“四季康养体验包”,让“春有桑葚、夏有蓝莓、秋有甜柿、冬有蜜桔”的农村鲜果之旅,串联起“太极养生、药膳调理、民俗体验”的全链条服务,让这座千年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出“康养福地”的独特魅力。


姜杭村的秋日故事,正是张浦镇深耕“食尚张浦”品牌的一个生动切片,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农创金华的江南菜饭炒出醇厚乡愁,咖村尚明甸的咖啡飘出青春滋味......从传统农产品种植到功能性食材开发,张浦镇让每个村落都长出独特的产业“根脉”,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图景,走向产业有魂、文化有根、生活有味的和美未来。

综合 | 源启张浦
编辑 | 刘雨晴
责任编审 | 黄蕾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871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