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城乡一体文化实践绘美“人间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民间流传的谚语,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如今,只要登录苏州公共文化中心网站的虚拟展厅,轻点屏幕,就能欣赏《三生长忆是江南——海上名家姑苏诗意作品特展》等数十个精品展览,一睹新时代苏州风貌。
从2020年1月起,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推出精心打造的70节苏州艺术慕课,以及19个虚拟展览、10节美术馆里的美术课、38个线上讲座等苏州优秀公共文化项目。上线仅一个月,虚拟展览观看人数就超过160万人次。
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同时,苏州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多元化、精品化,并着力构建“互联网+”现代公共文化传播体系。
2013年,苏州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积极探索一条“覆盖城乡、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群众满意、引领全国、接轨国际”的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42平方米,原创群文作品连续获得近两届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苏州正努力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根文化沃土,描绘“人间天堂”的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图景。
优化“选配送评”,解决“脱节”问题
2020年8月6日,2020年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项目启动仪式暨创新大赛发布会上,苏州大耳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19年度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优秀供给单位”,其打造的“暖爸实验室”和“暖爸联盟”品牌活动,得到广泛好评。该项目以科学实验为切入点,针对父亲与孩子提供科学教学内容,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暖爸社群。
2019年起,苏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菜单式”配送活动,围绕文化讲座、艺术导赏、展览展示、阅读活动,特色活动和其他创新六大领域征集了128个服务项目,在六个市辖区共配送服务313场。2020年苏州市公共文化配送项目更为精心,不仅举办了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项目启动仪式暨创新大赛发布会,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采购会也同时举行。173个供给主体、388个服务项目、803场活动通过订单配送方式覆盖182个村(社区),服务基层群众8万人次。
早在第一届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项目启动前,苏州市通过线上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情况,有效回收2594份工作人员问卷和13484份社区居民问卷,并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汇总分析,以此为基础,绘制了群众文化需求地图。“菜品”多了,“菜单”丰富了,苏州市举办线下配送项目采购会,帮助基层采购单位在“点单”环节有针对性地点选适合各自需求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除“菜品”更丰富,对接更“精准”外,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平台系统进行了完善升级,实现“选”“配”“送”“评”四大工作流程线上全覆盖,新增实时数据统计、监测功能,更好了解需求、对接供需、完善服务和评价机制。
根植于生活,让群众文化充满生命力
2020年8月,在柒壹文创市集启动仪式上,张家港市文化馆柒壹工坊文创分馆正式挂牌。这是张家港市文化馆第7家专题性、特色化社会分馆。在稳步推进综合性、标准化区镇分馆建设的同时,张家港探索设立专题性、特色化社会分馆。截至目前,张家港市文化馆已成立沙洲琴社古琴分馆、江帆小学阮族分馆、柒壹工坊文创分馆等7家专题性、特色化社会分馆,有力保障了基层群众的多样文化需求。
为鼓励群众文艺蓬勃发展,2015年,苏州在全国率先出台《苏州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办法(试行)》,通过政府购买、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5年多来,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各市(县)、区对立项的253个优秀群文作品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扶持。
在全市各级扶持引导政策的激励下,苏州涌现出一批有温度、有人气的优秀原创群文作品,奠定了苏州群众文艺创作生产“江苏第一、全国领先”的地位。女生小组唱《一条叫做“小康”的鱼》、小品《生日聚会》分别获评第十七届、第十八届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在第十二届、十三届和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选中,获奖总数连续居全省首位。
群众文艺的艺术高度体现在“拿大奖”,广度则体现于其在乡间的蓬勃发展。苏州市吴中区甪直宣卷,原是甪直地区结婚、做寿等场合进行的草根文艺演出。2015年起,甪直镇定期举行“宣宝卷·系乡愁”展演活动,甪直宣卷团队从10多年前的3支队伍扩大到如今的19支。环卫工人邹炳根业余时间爱好宣卷,他表演的《甪直的桥》,获得2019年吴中区“共话祖国好 奋进新时代”百姓名嘴风采赛暨特色群众宣讲项目展示赛一等奖,一时间成为吴中区甪直镇的宣卷“名人”。
“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公共文化也需要高质量发展、个性化服务。”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韩卫兵说,“十四五”期间,政府的主体责任如何一如既往承担好,考核激励机制如何更加科学,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把优质文化资源引进到苏州,最终还是要从群众的需求里去深挖、创新。
来源 | 长三角杂志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