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根里的时光印记

09月30日 14:52

从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铁路电子发票的正式实施,标志着铁路客运票据开具进入无纸化新阶段。届时,乘车的旅客可通过12306网站或人工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申请开具本人已购车票以及退票费、改签费的电子发票。


“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票根,却印着每一次出发与到达,承载着家和远方最亲密的连接。”纸质火车票收藏爱好者顾雅婷翻阅藏品时感慨,话语中满是对旧时光的留恋。



“那年国庆黄金周,全国铁路又迎来‘人口大迁徙’,我当时还是一名学生,能抢到一张无座票已经是万幸了。但恰恰是这张无座票,给了我一次温暖的旅途。”2017年10月1日的一张粉色车票,是顾雅婷所有收藏里最“狼狈”也最“温暖”的一张。至今,她仍清晰记得,那天车厢人潮汹涌,自己在两节车厢的缝隙里找到一块立足之地,站久了腿酸脚疼,正当疲惫不堪时,旁边一位坐着小马扎的阿姨忽然起身:“姑娘,我快到站了,你坐着歇会儿。”那份不期而遇的善意,让“无座”的窘迫变成了旅途最暖的风景。


我国铁路客票自19世纪末出现,起初多为手写客票,随后历经印制硬板票、电脑制票、磁介质车票、电子客票的变迁。顾雅婷的收藏中多是外出读书时的粉色、蓝色车票,一张张车票叠放,如被时光压平的信笺,记录着她的旅途故事。



2018年12月31日的蓝色磁介质车票,是顾雅婷特意去镇江和朋友们跨年的“见证”:“那天我攥着这张小小的车票,穿过熙熙攘攘的车站,心里装满了奔赴相聚的期待。它不像电子票划过屏幕便消失,而是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承诺’,代表着一种对特定时刻的仪式感。”


也许正是这份仪式感,让许多收藏者与顾雅婷一样,留心保存着一张张印着出发与到达的车票,它们曾是行程的“通行证”,如今成了时光的“收藏证”。


2024年11月1日起,我国铁路客运领域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从昆山到苏州的一位旅客有幸获得全国第一张火车票电子发票。为方便旅客和单位,铁路客运在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推行使用期间设置了过渡期,过渡期截至2025年9月30日。过渡期内“纸电并行”。2025年10月1日过渡期结束,纸质火车票也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纸质火车票“退场”的消息,顾雅婷关注了很久,她说曾经纸质火车票还是乘车凭证的时候,她会因为不小心把车票弄丢而自责懊恼;后来,即便改签或退票也不用跑去窗口,手机上几分钟就能搞定,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踏实和自信,把人从“担心票务”的琐碎中完全解放出来,可以更纯粹地去享受旅途本身,“我很幸运,成为这个伟大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收藏过去,但更拥抱现在!”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供图 | 徐卉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