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昆山“幸福亮居”工程,亮在哪里?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今天,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已成为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江苏省昆山市推出的“幸福亮居”工程,通过投入356.69万元,为93户困难家庭改造居所,以“精细手术”式的实践,交出了一份兼具温度与智慧的民生答卷。
精准施策,挨家挨户叩响需求之门。不同于“一刀切”的改造模式,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和组织,将“沟通”放在首位:工作人员挨户走访,与困难家庭促膝长谈,从老人做饭是否腰酸、残疾人行动是否便利,到房屋结构、用电设施等潜在安全隐患的排查,逐一记录、建档,最终形成“一户一策”的个性化方案。这种“按需定制”的做法,既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又真正将改造从“自上而下的任务下达”,变成了“自下而上的需求回应”。
细微落笔,方寸改造传递民生关怀。在改造过程中,有诸多看似“不起眼”的设计,实则蕴藏着对居民日常生活的细致考量:嵌入式燃气灶增加自动熄火保护功能,为独居老人筑牢安全屏障;插座配备漏电保护装置,为家庭用电,特别是厨卫区再添一道安全阀;淋浴区改造成无障碍推拉式隔断,极大方便行动不便者使用……这一件件“小而精、小而实”的微改造项目,没有“大动干戈”,却精准击中了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堵点,切实、有力回应着群众对更方便、更安全居住环境的朴素期待。
久久为功,柔情续航温暖每个角落。今年,17户困难家庭的改造正在推进,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工;未来,工程还将继续延伸,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背后正反映着昆山城市发展的逻辑:逐年上升的GDP勾勒经济增速曲线,而对弱势群体的守护则不断提升着城市的“温度线”。高质量发展不能漏掉任何一个人,城市的红利也应该流淌到每个角落。“幸福亮居”所做的,正是用持续的关怀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让困难家庭不仅能改善当下的生活,更能长久共享城市进步的美好成果。
有人说,民生工程的核心从来都是“不要我觉得,只要你觉得”。当改造后的房屋里传出人们的笑声,当“不方便”变成“真方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变,更是一座城市对“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这样的“微改造”,恰是“幸福来敲门”的温暖写照。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王一旭
图 | 李叶
校对 | 朱盛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65307